首頁 > 滾動 > 正文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2020-12-06 11:11:21來源:光明網編輯:呂冬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光明日報記者 王 瑟 王藝釗

  日前,由新疆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新疆相冊:一個都不能少——新疆脫貧攻堅的65個紀實故事”攝影展在網絡上與全國觀眾見面了。展覽由65個圖片故事組成,通過小切口反映大時代,從百姓視角講述新疆各族群眾在黨的治疆方略下,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獲得幸福生活的故事。在每一幅照片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新疆各族群眾一步步走過的脫貧之路。他們勠力同心、步履鏗鏘,將自己的辛勞與汗水一同鐫刻在廣袤的土地上;更把他們脫貧後的喜悅展示在我們眼前。

  “當我趕到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一個小村莊時,得知在這裡駐村的工作隊隊長與一名工作隊隊員竟然是父女關係,當時我就懵了,不知道怎麼才能拍好這對父女。”新疆日報攝影記者周鵬站在這組照片前,回憶今年拍攝的情景。為了這組照片,他在這裡住了4天。第一天沒有拿相機,而是跟著工作隊成員在村裏工作,認真觀察他們,特別是這對父女工作與生活時的狀態。第二天,當工作隊和村民都認識他後,他才拿起照相機,用最樸實的方式真實記錄下他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所做的點點滴滴。

  “這幾組照片是在今年7月份拍攝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凱撒爾·買買提。”北京攝影函授學院新疆分院院長閆平指著一組照片説道。照片上,一個微胖的男人站在葵花地裏,正和周圍的村民説著什麼,大家臉上是滿滿的笑容,他就是凱撒爾·買買提。

  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駐喀什地區疏勒縣英阿瓦提鄉喀拉亞村工作隊隊長、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凱撒爾·買買提已經在這個小村莊工作了4年。“採訪他時我們發現,喀拉亞村村民正在自發地修渠護路,整個村莊乾淨整潔,這是我們之前沒有見過的景象。在和村民接觸時,我們能非常強烈地感受到村民思想認識上的變化。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發自內心,這就是第一書記帶給村民最大的改變。”2019年,喀拉亞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凱撒爾·買買提也成為村民口中致富的“百事通”。

  在另一組圖片中,最醒目的一張是和田地區皮山縣桑株鎮庫木艾格勒村村民麥提妮薩·伊卜拉依木抱著3.8萬現金笑得合不攏嘴的模樣。畫面上,她周圍的人也感受到她發自內心的激動,都在笑著為她鼓掌。

  庫木艾格勒村地處山區,海拔較高。駐村工作隊經過認真考察後,結合當地實際,動員村裏的黨員和部分村民建起了大蒜種植棚,還種起了板藍根等特色經濟作物,帶領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麥提妮薩·伊卜拉依木就在這樣的幫扶下,脫貧致了富。她説:“企業按每公斤15元的價格收購我家種植的大蒜,我一下就掙了3.8萬元。這是第一次掙這麼多的錢,我真是太高興了。”這一場景,被當時在場的攝影師捕捉到,於是就有了這組可以透過畫面聽到笑聲的照片。

  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攝影師的鏡頭裏展示了新疆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每一幅照片,都強烈地透露出脫貧後各族群眾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與自豪。負責選片的沈橋感慨地説:“這65個圖片故事是從一萬多張照片中精心選出來的,指導我們選片的思想就是:通過一個個紀實圖片故事,反映新疆脫貧攻堅的成果。每個故事都孕育著新疆各族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內生動力,以及追求幸福生活的嚮往。”

  熱比罕的務工新生活

  2018年6月,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務工的熱比罕·庫爾班推著保潔車走在長長的走廊上。工作以來,她體驗到了受人尊重的感覺,自信也增加了許多。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熱比罕·庫爾班與其他務工人員在一起分享工作心得。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熱比罕·庫爾班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新疆醫科大學集本部和下屬6所附屬醫院的資源優勢,創造工作崗位吸納富餘勞動力就業,助力脫貧攻堅,5年內幫助和田地區墨玉縣完成轉移安置富餘勞動力近1000人,熱比罕·庫爾班便是其中一員。醫院的衛生清潔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熱比罕·庫爾班有很強的職業意識,每一個操作都要求自己精細到位。她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工閒時會給遠在南疆的媽媽買一條裙子。(韓亮 文並攝)

  合作養鵝 打卡致富

  2019年11月,和田地區墨玉縣雅瓦鄉塘開希村養鵝場,兩個姑娘在白鵝的“大和聲”中投放飼料。村民努爾·麥麥提捧著一打蛋走出鵝舍,他在養鵝場每月可掙2000多元,年底還有分紅。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村民給種鵝投放飼料。

  故事要從2018年説起,有養鵝技術的王楓在網上看到墨玉縣發佈專業人才引進項目的信息,便從陜西來到塘開希村考察。他發現這裡有多處池塘,非常適合規模化養鵝,當即決定投資150多萬元建6座鵝舍,並購買1.2萬隻種鵝苗,成立了種鵝合作社,帶動村民養鵝致富。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村民在養鵝場牧鵝。

  養鵝場一動工,王楓就搭塊黑板,開始給村民實地教授養殖技術。多個鄉鎮引進養鵝人才及深加工企業,大力發展鵝産業,實現了墨玉縣“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的成功。今年,全縣種鵝和肉鵝存欄10.5萬隻,出欄24.37萬隻,帶動600多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而擁有一群群白鵝的鵝場,也成了攝影愛好者的打卡地。(周鵬 文並攝)

  穿越沙海的惠民火車

  今年77歲的老人生平第一次坐火車,他準備去喀什地區澤普縣探親;女列車員拿著小掃帚和簸箕,認真清掃車窗的縫隙,兩地火車的開通使她得到了就業機會;家住和田地區皮山縣的賽迪艾合買提·克齊科也在列車上,他要去阿克蘇地區拾棉花,三個月時間就可以收入過萬,超過他原先一年的收入。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和田玉龍號”列車上的乘客。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駛過沙漠的“和田玉龍號”列車。

  由喀什開往和田的“和田玉龍號”列車,是往來兩地各族群眾最主要的出行方式。這條鐵路全程485公里,路途不長,但路上的故事依然豐富多彩。更重要的是,這趟列車的硬座全程票價僅需28元,平均每公里不到6分錢,惠民又便民。(趙戈 文並攝)

  辣椒火紅 日子紅火

  2020年8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塔溫覺肯鄉哈爾恩根村村民迎來了豐收,紅辣椒鋪滿農戶的房前屋後、戈壁荒灘、田間地頭。紅寶石般誘人的紅辣椒,儼如一片片紅色的海洋,蔚然壯觀,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8月中旬,在第五屆貴州·遵義國際辣椒博覽會上,博湖辣椒入選“全國十大名椒”。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村民在拋撒辣椒。

透過畫面 聽到笑聲——新疆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村民將辣椒挂起來晾曬。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辣椒産業直接或間接帶動了博湖縣當地1000余戶建檔立卡農民脫貧。近年來,博湖縣不斷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採取“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模式,結合市場需求種植特色高産辣椒品種,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成果。(年磊 文並攝)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6日 11版)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