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春走基層·百年風華憶初心】1個擁軍袋和10封將軍家書
2021-02-12 14:08: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編輯:馬嘉欣

  央視網消息:2021年,奮進的中國邁上新的征程,奮鬥的中國共産黨迎來百年華誕。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從最初的幾十人發展壯大到擁有9000多萬名黨員,之所以能夠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把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當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年風華正茂,百年初心依舊,新聞頻道從今天起,推出《新春走基層·百年風華憶初心》系列報道。

  今天我們的記者帶您走進湖北省紅安縣。紅安位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就誕生在這裡。新春走基層,我們的記者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帶您看看老區人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為您講述“擁軍袋”和“將軍家書”的初心故事。

【新春走基層·百年風華憶初心】1個擁軍袋和10封將軍家書

  放鞭炮、打糍粑、炸丸子,貼春聯,春節裏的紅安縣七里坪鎮觀音閣村處處都是濃濃的年味兒,家家戶戶都忙著過新年。吃飯前,秦秋平把孩子們叫到廚房,每年過年,家裏都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儀式。

  在村裏,記者發現很多人家的廚房裏都挂著這樣一個粗布做的擁軍袋,鄉親們説,這是延續革命戰爭年代祖輩們做飯前的一個習慣,也是一種紀念。

  由於年代久遠,現在我們已經找不到當年的擁軍袋實物了,但是記者在紅安縣文物局保存的紅安《列寧小學教科書》中,看到了這樣一段記載:姐姐縫了一個布袋,繡上擁護紅軍四個字,懸挂墻上,每日抓米一把,積少成多,預備送給紅軍吃。革命戰爭年代,紅安人民生活十分困難,缺衣少食,但家家戶戶寧願自己吃少點,也要竭盡全力支援紅軍。83歲的張紹國老人還清楚記得父親跟他講過的故事。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是一首唱遍大別山區的革命歌謠,黃安也就是今天的紅安。1931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這裡誕生,紅安男女老少踴躍參軍參戰支援紅軍,僅一年時間,全縣就有2萬多人報名參加了紅軍。

  秦秋平的大伯是開國將軍秦光遠。1931年,16歲的他和觀音閣村55名年輕人一起參加了紅軍,新中國成立時他是唯一活下來的。在秦秋平家裏珍藏著秦將軍20多年前寫的10封家書,有自掏腰包每年春節給革命烈士家屬捐款的,有幫村裏建自來水管網,讓鄉親們吃上自來水的,有資助貧困學生上學的。幾十年來,秦光遠將軍把自己的大半工資都捐給了家鄉,一封封家書裏,是他對鄉親們的牽掛,也是一個共産黨人始終不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

【新春走基層·百年風華憶初心】1個擁軍袋和10封將軍家書

  在其中的一封家書裏,秦光遠寫了這樣一段話:村裏和組裏同意你家免交提成,不能這樣做。遵照黨章規定,支部堡壘作用,黨員的模範作用,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能做的事,黨員自己首先不做。

  革命戰爭年代,紅安有14萬英雄兒女為革命勝利獻出了寶貴生命。如今,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紅安成為湖北省乃至整個大別山地區首批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當了12年村支書的秦秋平,現在正帶著鄉親們依託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優勢發展旅遊産業。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