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舊動能轉換在青島:數字經濟正“奮力生長”
2018-02-27 09:15:33  |  來源:青島日報  |  編輯:趙瀅溪

  重塑經濟動力結構,今年力爭大數據、雲計算産業核心産值增長40%以上

  青島數字經濟正“奮力生長”

  青島,一直以強悍的製造業著稱。但是,在全省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全新發展進程中,以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在青島“奮力生長”,為重塑經濟動力結構,輸出著日益豐沛的“新動能”。

  雖然起步較晚,但是依託青島既有的産業結構,特別是製造業厚實的家底,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走出了一條極富特色的躍升之路,成為撬動青島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

  目前,在産業層面,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的産業生態正逐步形成,産業鏈條逐漸完善,涌現出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在應用領域,大數據、雲計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成為推動青島傳統産業蛻變升級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作為擁有無限可能的新興産業,大數據、雲計算産業正與其他新興領域結合,孕育出新的業態,形成新的引擎……

  在今年的市兩會上,青島已經把這兩大新興産業的發展目標指向更高:2018年要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力爭大數據、雲計算産業核心産值增長40%以上。

  佈局加快,産業生態趨於健全

  青島卓思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硬體設備銷售商,但從去年開始,它成為了華為企業雲服務在山東地區的服務商。從傳統的硬體銷售,到變身為提供雲計算相關服務,卓思越成為了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大軍中的一員。公司總經理李騰飛表示,公司也將以此為契機轉型為軟體服務商並開發自己的基於雲平臺的應用軟體。

  李騰飛轉型的決心來自於近年來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的大發展。“阿裏、華為等越來越多大企業在青島佈局,政務大數據雲計算中心的建設給企業帶來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李騰飛説。

  正如李騰飛所感受到的,近年來,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氛圍日益濃厚。在基礎設施建設、知名機構和企業引進、産業創新扶持等方面,我市均取得了很大進展。

  據市大數據發展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青島市政務大數據和雲計算中心,以及國家海洋大數據超算中心已建成啟用,三大運營商都已在青島佈局了全新的大數據和雲計算中心。在建的電信青島雲基地是中國電信集團全國三大雲計算基地之一,在建的移動數據中心是北方沿海最大的數據中心,聯通也將建設全省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清華、復旦、華為、浪潮、中科曙光、百度、阿裏、騰訊、亞馬遜等一批國內外知名機構和大數據企業已落戶青島,開展技術合作和産業孵化。産業重點企業牽頭成立了青島市大數據發展促進會,引領産業交流和創新。部分區市還設立了專門的大數據産業創投基金。

  而在産業鏈的各個環節,變化也在發生。2017年,一個創新型的交易場所——青島市大數據交易中心成立並運營。這是山東省首個大數據交易中心,也意味著青島大數據産業鏈條的又一次延長。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的發展,我市的産業鏈條也在逐步完善。在大數據獲取、分析、應用,以及雲計算技術等領域,已經出現了一些有實力的軟體或硬體企業。東軟載波研發的窄帶高速晶片用於前端數據採集,打破了國外壟斷,在國內市場份額領先;海信的數據魔方系統對交通大數據進行分析並預測,大大提高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大快搜索的大數據關鍵性核心技術得到越來越多市場肯定,已與人民日報《民生週刊》雜誌社合作在全國各地建立地方民生大數據中心;薩納斯利用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平臺及應用推出的光伏電站管控解決方案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全國28省市1.5GW裝機容量的光伏電站……

  産業蛻變,製造基因數字化轉型

  在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的發展路徑始終與它一直以來的産業土壤密切相連。

  在不久前公佈的《青島市大數據、雲計算服務産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1年)》中,海克斯康的智慧製造項目被列為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的重點項目。這家企業並非一家“生”于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企業,而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測量設備製造商,在青島紮根已久,專注于製造業相關設備的生産。但是,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企業不再局限於此,提出建設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化製造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測量設備的同時,幫助其搭建智慧工廠,提供軟體和信息服務。

  “客戶所有工廠生産製造過程中的測量數據都會上傳到系統的雲平臺,系統同時會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趨勢分析,從而實現對生産流程的實時管控、指導,以此來不斷提高生産力。”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青島)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呂飏説。在他看來,未來,客戶不僅僅需要採購單一的硬體設備,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搭建智慧工廠的信息服務解決方案,硬體設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梳理青島的大數據、雲計算産業會發現,有很多像海克斯康一樣的企業,它們既是傳統産業中的企業,又是新興的大數據、雲計算産業中的重要力量。這些企業將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應用於自己所在的産業,在傳統産業中探索出新模式,不僅實現了自身轉型升級,也推動了青島乃至全國同類企業的蛻變升級。

  海爾面向製造産業鏈的全流程數據管理平臺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38個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支持項目,該平臺是海爾家電生産由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轉型的重要部分。酷特智慧依託C2M(顧客對工廠)大數據平臺成為全球第一家完全實現工業化大規模定制的企業,其模式已推廣至若干家青島企業,帶動了青島服裝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並且開始在國內其他城市落地。雙星集團工業4.0+服務4.0生態圈利用用戶大數據分析,實現了輪胎生産從有效供給到創造需求的轉變……

  在青島容大高科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燕看來,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發展的這種特點也為産業未來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一個發力的方向。容大高科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企業,去年底獲評成為山東省大數據重點骨幹企業。李海燕表示,青島在其他産業上已有的深厚積累是青島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機會,企業應該充分抓住城市原有的優勢領域,拓展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深度應用。

  産業融合,孕育新藍海

  大數據、雲計算産業的不斷發展將青島的數字經濟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相關技術與諸如人工智能、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領域相伴發展,孕育出很多全新的業態。

  提起特來電,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電動汽車充電樁。但是,它並不僅僅是一家生産充電樁的企業。依託在大數據、雲平臺上的發展,特來電提出了一個充電網、車聯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的新能源互聯網雲生態系統。在特來電看來,通過充電這一電動汽車使用的必需環節,將車主的基本信息以及車輛的充電信息、電池運行特徵等信息都匯聚到其平臺上,通過大數據分析並與其他企業合作,打通修車、賣電、賣車等産業鏈的相關環節,併為用戶提供消費等增值服務。目前,特來電已經實現了利用車輛大數據對車輛的診斷和維修、充電樁的智慧運維、車輛的主動防護柔性充電。

  對企業來説,新的業態意味著新的藍海。正如特來電所佈局的,從充電樁的生産、建設到圍繞新能源汽車開展全鏈條服務,這將給它帶來全新的市場和發展空間。而對這座城市來説,這些新的萌芽也將給整座城市的運行注入新的活力。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2018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海信集團申報的青島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應用示範工程項目入選。這是海信集團旗下海信網絡科技所打造的智慧城市項目的一次重要實踐。海信網絡科技的這一項目並非單純是城市政務數據中心建設,而是旨在打造一個智慧城市系統,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建設城市數據大腦以及包含政務服務、社會治理、社會信用、城市管理、新興城鎮化等五大類應用的智慧服務平臺,讓政務資源真正實現整合共享。

  這是海信智慧城市産業的一部分。依託在交通大數據應用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建設、運營青島市政務大數據和雲計算中心的經驗,海信全面佈局智慧城市産業。海信表示會將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電網、智慧安防等板塊在內的城市運行諸多方面納入一個智慧城市平臺之上,市民可以通過這一平臺找到自己需要的城市資源。(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