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開啟世界級生態島新征程

2017-01-10 15:20:4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鳥瞰陳家鎮 陸一攝于陳家鎮

圖片默認標題

房車營地 陸一攝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圖片默認標題

白鷺 黎軍攝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圖片默認標題

江畔 顧勤攝于廟鎮

  撰文茅冠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以“世界級生態島”為遠景的崇明,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1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崇明撤縣設區。12月底,《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公佈。昨天和今天,政協上海市崇明區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崇明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標誌著崇明撤縣設區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縣級行政建制將成為上海的歷史,上海的城市發展邁向新臺階。崇明生態島建設已有十多年曆程,現在,正以更高標準、更開闊視野、更高水準和品質持續推進。

  根據最新出爐的《規劃》,“十三五”期間,崇明的生態環境建設將取得顯著成效,水體、植被、土壤、大氣等生態環境要素品質不斷提升,森林覆蓋率達到30%,自然濕地保有率達到43%,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力爭達到95%左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5%,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9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到2020年,崇明將形成現代化生態島基本框架。

  藍圖已經繪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崇明如何砥礪前行,一張藍圖幹到底?  

  局:統籌三島發展,陳家鎮和東灘將成生態城鎮建設標杆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崇明將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佈局,統籌三島發展。崇明本島是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核心載體。長興島是上海建設高端綠色製造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基地,要貫徹生態要求,提高綠色發展能級,打造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島、生態水源島和獨具特色的景觀旅遊島。橫沙島要加大保護力度,發展生態農業,引領綠色發展,成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的先行示範區。

  “十三五”期間,崇明三島總體規劃將進一步完善,加快推進新市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引導生態城鎮建設,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規劃》明確,崇明本島將繼續優化空間佈局,加快形成“一環兩心多組團”的格局:“一環”指依託生態景觀大堤,打造集防汛、生態、慢行交通、旅遊、休閒等功能于一體的環島生態風光鏈。“兩心”指城橋、陳家鎮兩個城鎮核心區,“多組團”指多個配套完善的生態社區。

  未來,陳家鎮和東灘地區將打造成與世界級生態島相匹配的生態城鎮建設標杆,堅持國際化、高端化,體現綠色、節能、環保建設標準,成為以生態居住、休閒運動、智慧創新為主導的海島花園城鎮。城橋核心鎮形成相對獨立的門戶型節點城市功能,按照不低於中等城市標準,進行設施建設和服務配置,成為三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水上門戶,以及生態宜居的現代化田園濱水生態城區。同時,崇明將建設若干具有風貌和産業特色,交通便捷、公共服務齊全、空間尺度宜人的特色小鎮。長興鎮要全面提升城鎮化品質,突出特色産業功能,發展海洋、海洋裝備及配套、智慧製造等産業,強化對區域的帶動能力。

  今年,崇明將推進生態城鎮建設。按照核心鎮——中心鎮——一般鄉鎮的城鎮空間規劃佈局,因地制宜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發展能力。城橋地區要加快推進中區和東區一批道路、河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路網結構和老滧港兩側空間走廊,加快功能性項目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推進濱江地塊開發前期工作。陳家鎮地區要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完善以及郊野森林、河網湖泊、灘塗濕地等建設和保護。長興地區要在完善配套設施的同時,對適度加大開發建設力度開展研究,明確目標和路徑。

  今後五年,崇明將立足於打造生態島城鎮建設的標杆和典範,加快推進陳家鎮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組團開發。同時高度重視生態島特色風貌塑造,將以人為本、自然和諧、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鄉建設,建築風貌體現中國元素、江南韻味、海島特色。  

  旅:培育若干特色旅遊空間,打造“海上花島”  

  東平森林公園,西沙濕地,東灘,明珠湖,前衛村……説起崇明的旅遊勝地,不少市區遊客乃至外省市遊客都對上述景點如數家珍。五年來,崇明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積極推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東海瀛洲國家5A級景區創建。

  所謂“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是指將崇明三島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佈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行銷推廣,促進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産業鏈發展。崇明正在打造的生態廊道工程,就是按照“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發展思路推進的,成片成帶增植、補植適應本地生長的具有鮮明色彩的樹種,並在林間預留可供行人和自行車通行的空間。“一鎮一樹”是崇明生態廊道最大的特色,每個鎮都有一個特色樹種,比如新村鄉是桂花之鄉,廟鎮是楓情之鎮,中興鎮是櫻花之鄉,綠華、長興、橫沙三個鄉鎮則是多樹種種植,居民和遊客一路走來,色彩繽紛,隨季而變,美不勝收。如今,遊客踏上崇明島,就可酣暢呼吸新鮮空氣,在林間聽鳥鳴陣陣,宛如進入了一座海上“森林公園”。

  根據《規劃》,崇明將按照建設國家5A級景區的理念及標準,進一步優化生態休閒旅遊區域佈局,培育靜謐西沙、活力東平、閒趣北湖、雅致東灘、風情前哨、多彩長興、原味橫沙等若干特色旅遊空間,打造上海主要生態休閒地和國家長江口生態旅遊基地。

  未來,崇明將成為一座“海上花島”,打造“多旅融合”的大旅遊格局。《規劃》明確,崇明將引入國際花卉博覽會與全球花卉交易中心,結合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建立花卉研發和産業基地,豐富花展、花市、花村、花藝等花卉相關産業載體。同時,自行車、路跑、足球、水上運動、房車露營等戶外健身休閒項目也將在崇明大力發展。已廣為人知的崇明“農家樂”,今後也將向民宿等轉型升級,全面提升鄉村旅遊品質。

  “多旅融合”的格局,意味著崇明的生態旅遊業將和體育、文化、農業、健康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有崇明特色的新興産業。未來五年,崇明將著力打造“旅遊度假島”、“運動休閒島”、“文化創意島”、“養生健康島”等,預計接待遊客和旅遊直接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  

  農:打造生態農業高地,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水清土凈、空氣清新”的崇明,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崇明高效生態農業持續發展,佔全市農業産值的比重目前已接近20%,成為全市重要的“菜籃子”和綠色農副産品的主要供應基地。崇明擁有超過全市三分之一的農業生産用地,已形成了優質稻米、崇明清水蟹、崇明白山羊、特色蔬菜四大主導産業。五年來,崇明紮實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如今已成功創建國家生態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並成立了上海崇明生態農業科創中心。“中心致力於崇明農業的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生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先後培育了5家博士農場,扶持了10個創新基地,有效激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生創新動力。”上海崇明生態農業科創中心副主任高益説。

  崇明區領導表示,崇明農業的發展應瞄準“高,優,高”。第一個“高”是高科技,崇明要成為上海農業科技轉化的承載區,做強農業創新鏈。“優”是優質化,崇明的農産品要做到全市最好的,這就需要走特色化,專業化,個性化的路子,進一步優化農業種養結構。還有一個“高”是高附加值,農業産值有限但價值無限,崇明要凸顯農産品的附加值。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崇明將打造生態農業高地,注重農業標準化、産業化、組織化、品牌化、科技化發展,提升生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準,農業資源利用率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同時,崇明將大力發展農業科創産業,加快發展科技育種,建設有全國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示範基地,打造生態農業科技的制高點。

  農業如何融入“生態+”戰略?今後五年,崇明將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綠色農産品基地建設。2017年,崇明將堅持綠色方向,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持續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推廣使用有機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綠色防控技術。同時,2017年將建設3個秸稈資源化利用點,推進秸稈飼料化、能源化和肥料化等綜合利用。

  2017年,崇明還將啟動實施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健全完善綠色農業生産、流通和銷售體系,使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60%。到2020年,崇明獲認證的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將力爭達到全域銷售農産品種植面積的90%以上,創建成綠色食品島、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也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崇明已有“前小桔”創意農場、瀛洲西紅花種植專業合作社、中新泰生示範農場、上海春潤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上海恒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5家博士農場,2017年還將新增3家。另外,年內將新增70家水稻家庭農場,已簽約的11家開心農場將加快建設步伐,大力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力和帶動力。  

  綠:倡導生態生活方式,橫沙將成“零碳島” 

  踏上崇明的土地,生態“綠”風撲面而來:馬路上有不少人駕駛著分時租賃電動汽車通勤、賞景;農村地區不少人家用上了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在豎新鎮大東村等19個片區沼氣站附近生活的人們,打開燃氣灶開關,藍盈盈的火苗就在灶頭上跳躍,使用的是比液化氣、煤氣更便宜便捷的沼氣……

  到2020年,崇明三島將形成風能、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多種可再生能源互補結合的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初步建成清潔能源為主、能源高效利用的“綠色能源島”。五年來,崇明島天然氣管道工程建設完成。申能崇明燃氣電廠基本建成,農村低電壓臺區電網升級改造已全面完成。根據《規劃》,崇明將通過技術、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打造新能源綜合示範基地。結合大氣污染防治和有機固廢綜合處理,積極探索生物質能利用。通過綠色清潔能源的持續發展,未來橫沙將探索建設“零碳島”,生産生活所用的一切能源都是綠色能源,“原味橫沙”將體現得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在交通方面,《規劃》明確崇明要大力發展低碳交通,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進充電站點和充電樁建設,力爭新能源公交車比重達到100%,實現橫沙島全綠色交通出行。“討厭的汽油味終於聞不到了,鬧鬨哄的發動機聲音也沒有了,車廂裏很乾淨,坐得很舒服!”日前,家住崇明堡鎮的陳阿姨第一次坐上了一輛純電動的“堡陳線”公交車,舒適的乘坐體驗讓她連連讚嘆。2016年11月底,13輛純電動公交車在崇明“堡陳線”、“堡勝線”正式投入使用,近期將有65輛純電動公交車相繼投放于崇明南堡專線、南同專線、城橋2路、1711路、1712路等線路。到2022年,崇明全域將實現“綠色公交”全覆蓋。

  2017年,推進綠色交通體系建設是崇明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區政府將協調推進軌道交通崇明線建設各項前期工作。橫沙、長興兩島將率先實現新能源公交車全覆蓋,並鼓勵和引導全社會使用新能源車輛。

  綠色的生産生活方式,將在崇明城鄉逐漸推廣開來。在橫沙鄉豐樂村,村委會從2015年9月起就開始考核村民垃圾分類,對分類不清的,前三次給予警告教育,由收集員進行勸導,第四次開始進行罰款,並影響其今後評優、獎勵和個人信譽。生活垃圾分類的做法,崇明將在橫沙鄉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向全區推廣,2017年還將啟動建設城橋鎮和堡鎮濕垃圾處理站。 

  民:生態島建設要讓百姓分享更多“綠色福利”

  生態島建設之初,曾有百姓揶揄:“空氣好了,難道可以當飯吃?”如今,這句當時的玩笑話正在漸漸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百姓從心底裏認同這個道理。人居環境品質提升了,農民持續增收,越來越多的好學校、高端健康服務機構近悅遠來,生態島建設正在釋放越來越多的“生態紅利”,廣大市民正享受到越來越多的“綠色福利”。

  這五年來,崇明的民生保障顯著改善。教育方面,崇明積極推進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教育部督導驗收。體育方面,新增公共體育設施44萬平方米,大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足球島建設。醫療方面,新華醫院崇明分院成功創建三級醫院,基層衛生服務能級有效提升。就業方面,五年累計促進新增就業4.7萬人,幫助引領成功創業1237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每年均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以內。養老方面,區級福利院基本建成,養老床位累計達8309張。

  根據《規劃》,崇明將依據服務人口數量和結構,構建城鎮生活圈,做實基本管理單元,分級分類動態配置公共文化、教育、醫療、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在城鎮集聚區打造集就業、生活、服務一體化的高能級公共服務全覆蓋生活圈,規劃依託城橋地區和陳家鎮鎮區,設置一級服務中心。依託其餘新市鎮鎮區配置二級服務中心。在中小集鎮打造社區級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生活圈,依託集鎮配置三級服務中心,同時兼顧對村莊的服務延伸。今後五年,崇明將全力打造生態民生,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建立多層次的資源配置體系和生活服務圈,不斷在教育、文化、醫療、就業、社保、養老、住房等方面提高民生保障水準。

  未來,崇明要努力建成具有國內外引領示範效應、社會力量多方位共同參與等開放性特徵,具備生態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綜合性特點的世界級生態島。打造成上海“生態高地”的同時,崇明的生態建設也將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隨著《規劃》公佈,崇明生態島建設已邁向新的歷史階段。如今,崇明幹部群眾正凝心聚力,砥礪前行,開啟生態島建設的歷史新征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