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一場被專業吐槽的影視圈大派對

2017-01-11 17:20:41|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圖為電影《愛樂之城》劇照。

 

  ■本報記者張禎希

  北京時間昨天上午,第74屆金球獎頒獎典禮在美國好萊塢比佛利希爾頓酒店舉行。《愛樂之城》與梅麗爾·斯特裏普是今年金球獎的關鍵詞。前者7項提名全部命中,一舉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劇本、音樂/喜劇類影帝影后、最佳配樂、最佳原創等重量級獎項,被譽為本屆金球獎的最大贏家。“屏霸”北美電影頒獎幾十年的“梅姨”,則獲得了金球終身成就獎。

  與學院派的奧斯卡相比,金球獎與市場的呼聲走得更近,因而時常遭遇專業含金量不高的爭議。而今年幾個電影類獎項的頒發顯得毫無驚喜可言,被業內人士吐槽為“一場熱鬧的影視圈全家歡喜慶大派對”。

  金球獎是奧斯卡的“風向標”?呵呵

  《愛樂之城》是今年金球獎的寵兒。除了坐實7項提名外,今年金球獎更是用一段開場短片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對這部歌舞片的喜愛———不少去年熱門影視作品中的演員,以一組歌舞長鏡頭串聯起來,而這正是《愛樂之城》的開場方式。金球獎上的大豐收,也讓《愛樂之城》成為不少人心中的“衝奧”大熱,甚至已有人預言,《愛樂之城》的導演沙澤勒,挑戰“奧斯卡第一位80後最佳導演”也頗有了幾分可能。

  的確,由於舉辦時間的接近以及不少獎項的重合,“金球獎是奧斯卡的風向標”一説頗有市場。然而,從近年的評選結果來看,這個風向標似乎正在失靈———2010年,票房大鱷《阿凡達》摘得第67屆金球獎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卻在奧斯卡的征程上敗給了名不見經傳的《拆彈部隊》;2013年,憑藉《逃離德黑蘭》拿下金球獎最佳導演的本·阿弗萊克卻連奧斯卡獎最佳導演提名都未入圍;2015年,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的《少年時代》,在奧斯卡上卻惜敗《鳥人》,只獲得最佳女配角獎。

  兩個獎項之間似乎正在有意識地彼此逃離,而究其根本,奧斯卡與金球獎不同的評審機制早就註定了兩者在愈發多元、分化的影視市場漸行漸遠。奧斯卡與金球獎的評審主體是完全不同的兩撥人:奧斯卡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評出,金球獎最初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創辦,評委大多為世界各地常駐洛杉磯的影視圈記者與影評人。前者是學院派的“局內人”遊戲,而後者則是“局外人”的盛宴。

  是局外人更具市場敏感度,還是局內人更懂藝術規律?這一問題也成為金球獎與奧斯卡之間的爭辯之詞。與奧斯卡相比,金球獎確實與市場呼聲走得更近,不少獎項甚至因此顯得無聊沉悶。就像今年梅麗爾·斯特裏普毫無爭議的終身成就獎獲獎,看似眾望所歸,卻只是“梅姨”眾多獎項中的平凡一枚。雖然“梅姨”長達6分鐘的致辭尖銳又深情,仍改變不了金球獎那好萊塢全明星熱鬧年會的底色。

  商業邏輯下,電視劇獎項成為標新立異的唯一齣口

  與電影類獎項的毫無懸念不同,近年金球獎在電視獎項上冷門迭出。甚至有那麼點“誰火我就偏偏不選誰”的擰巴勁。電視劇獎項似乎成了商業邏輯裹挾下的金像獎,展現新銳性的唯一齣口。

  去年一部名不見經傳的《駭客軍團》擊敗“美劇界半壁江山”《權力的遊戲》以及口碑火爆的《毒梟》,一舉成為最佳劇情類劇集。今年這一歷史再度上演,這一次獲獎的是電視劇《王冠》。平心而論,《王冠》的品相不差,該劇投資上億美元,且出自Netflix之手,場面宏大、服裝華麗,又討巧地選擇了伊麗莎白女王這個英國皇室大IP,真實事件與人物的再演繹形成巨大看點。然而,另外4部競爭者同樣實力驚人。再次陪跑的《權力的遊戲》自不必多説,其中更有被譽為《權力的遊戲》接班人的科幻電視劇《西部世界》,一度打破Netflix播放紀錄的《怪奇物語》,以日常打動人心的秋季檔黑馬《我們這一天》。而這幾部電視劇的人氣與知名度都遠在《王冠》之上。

  在電視劇類個人獎項上,《夜班經理》收穫頗豐。除了為觀眾熟知的“抖森”憑藉該劇獲得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外,“豪斯醫生”休·勞瑞也憑藉該劇獲得最佳男配獎項。

  相關連結

  歌舞片《愛樂之城》

  《愛樂之城》是個關於藝術、關於夢想的故事,背景就是當代洛杉磯。米婭(艾瑪·斯通飾演)平日裏在片場當咖啡師,但懷揣電影夢的她一有機會便會去試鏡。塞巴斯蒂安(瑞恩·高斯林飾演)是一名爵士鋼琴家,他對藝術有著近似潔癖的追求,然而為了付帳單,塞巴斯蒂安不得不加入一支流行樂隊。兩個懷才不遇的文藝青年在天使之城相遇,一路唱唱跳跳,相互扶持,共同逐夢。但當離夢想越來越近的時候,兩人又不得不面對情感的抉擇。《愛樂之城》在故事上並不出挑,依舊是“當男孩遇到女孩”

  的常規套路,但是在視聽語言的呈現上卻十分出彩。導演使用了大量的裝置藝術,用色塊、幾何圖形以及光線變化。影片中對歌曲與舞蹈的巧妙選用,也讓歌舞片這個日漸沒落的電影類型再度強勢回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