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年春節即將到來,上海科技館準備了豐盛的節日大餐,包括“雞密檔案”生肖特展、4D科普電影《雉雞秘境》及多種教育活動。
記者從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了解到,兩館將於1月25日-27日(除夕)閉館3天,對設備設施進行集中檢修保養。1月28日(初一)-2月2日(初六),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正常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15。往年數據顯示,初三、初四是客流高峰期,館方建議公眾錯峰前來。
解讀雞形目的小秘密
人人熟悉的家雞都有哪些外表華麗的親友?為什麼只有“落湯雞”沒有“落湯鴨”?你知道鳳凰也是從“雞”來的麼?哪一種雉雞是中國“國鳥”的候選?1月20日起,上海科技館將推出“雞密檔案”丁酉年生肖特展,展覽將圍繞17個有趣的問題,逐一解讀雞形目的小秘密。此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1日。
此外,展覽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系列配套教育活動:動口的“主題辯論”,線上線下聯動,以講座+辯論的形式,共同探尋“雞密”百科;動手的“藝術工坊”,DIY木質傳動模型,製作小雞吃蟲、小雞跳舞、小雞電子徽章等手工作品;動腦的“故事沙龍”,品讀繪本,發散思維,發揮無限想像力和創意。
原創4D科普電影賀新年
1月28日,由上海科技館與SMG旗下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拍攝的4D科普電影《雉雞秘境》將在上海科技館和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上映。這是雙方繼2014年合拍4D科普電影《金毛大聖》後,再度攜手製作科普電影。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合作將推出同一題材,三種不同類型的視覺科普作品:一部在科普場館放映的4D電影,一部為上海科技館雞年生肖展特別製作的VR作品,一部將在公共影視平臺播放的4K紀錄片。
影片主要介紹紅腹錦雞、藏馬雞、白鷴、白腹錦雞、環頸雉等雉雞生活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性,以及這些雉雞與之同一環境生活的動物之間的共存關係。中國雉雞的數量不斷減少,野外已經很難發現。攝製組深入雪域高原、亞熱帶雨林、深山丘陵地區找尋雉雞的蹤跡。影片採用隱蔽拍攝、航攝、逐格、延時等攝影技術,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雉雞鮮為人知的生存奧秘,從中揭示雉雞的現存狀態和保護雉雞的意義。
同日上映的還有另外兩部新片:巨幕電影《神秘海洋》和球幕電影《攀登珠峰》。
通過不同形式感知科學
“科學小講臺”是上海科技館教育活動的品牌項目。科學小講臺打破傳統的教學活動模式,按照科學探究的方法,設計生動、有趣、直觀的科學實驗,並融入舞臺表演元素,將科學內容以表演的方式呈現出來,增強活動的互動性、趣味性和藝術感染力。1月28日-2月2日每日13:30起,在上海科技館一樓小講臺區域,將上演結構的力量、聽話的水、人體與電、聲音與音樂等精彩的科學表演節目。
上海科技館另一重點活動“主題導覽”將原理相同或相似的展品,串聯成一個主題進行講解,幫助觀眾形成更清晰的認知結構脈絡,更系統地理解並掌握展品科學原理。1月28日-2月2日每日12場,在上海科技館各展廳內進行。
春節前夕,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發佈了第一套自主開發的活動類科普讀物——《自然趣玩屋》自然探索系列叢書。這是一套自博展教團隊歷時3年多原創而就,專為6歲-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打造的科普書籍。本套叢書共30冊,內容精選自館內品牌教育活動“自然探索移動課堂”。
春節期間,“自然探索移動課堂”將舉辦《自然趣玩屋》專場主題活動,如戴上紅、藍眼鏡體驗深海動物的發光奧秘,用熟石膏和水打造專屬甲蟲等。“自然探索移動課堂”承載著廣大公眾對追求科學,探索自然興趣的夢想。不同主題內容涉及植物、動物、地質、天文等多門學科,針對學齡前、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等多個年齡階段,通過角色扮演、觀察記錄、動手實驗、主題演示等不同活動形式,全方位地為公眾提供各個領域的自然探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