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教結合讓舞臺變課堂

2017-02-08 09:06:4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萬朵,香飄雲天外。喚醒百花齊開放,高歌歡慶新春來。”一曲《紅梅讚》,50多年後又在青春舞臺上唱響。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大二學生賈童謠是一個“95後”的“江姐”,她和同學擔當主創,不僅為滬上師生奉獻了一部校園版歌劇《江姐》,近日還進京彙報演出。

  今年初,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評出10項示範項目,其中上海高校佔2項。除了課堂上的上海大學“中國”品牌課,就是舞臺上的同濟大學創新手段傳唱、傳播、傳承“紅岩精神”。

  以文化人,以藝育人,上海形成“文教結合”雛形以來已走過十年。從提升師生人文綜合素養到引育緊缺文藝人才,從打造文藝平臺到支持學生文藝作品創作,新一輪“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展開,全年如“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就有約400場,可謂天天有戲。

  參演紅色劇目更重要的是內心昇華

  江姐扮演者之一賈童謠説:“參演歌劇,不僅得到專業提升,更重要的是內心凈化和昇華。”事實上,在排演過程中,她“演英雄、學英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同濟藝術與傳媒學院在聲樂教學中選擇了《江姐》這一紅色劇目作為教學內容。去年夏天,《江姐》在同濟一·二九禮堂首演,除啟用一位專業演員和校內一位輔導員外,其餘演員均為學生。在滬高校巡演後,因部分參演學生畢業,從下半年起又從各專業學生中補充演員。同學們利用業餘時間每週排練4天,有的唱段唱過300多遍。新學期以來,《江姐》走出校園,到江姐故鄉四川的成都、宜賓等地巡演,與觀眾一起穿越時空,感觸信仰力量。

  這個冬天,還有一部上海師範大學為主排演的校園版民族歌劇《黨的女兒》赴京獻演:“90後”們在《黨的女兒》首演25年後再次致敬經典。新清華學堂可容納2000余人的大廳座無虛席。

  去年暑假首演前夕,導演張春良教授不慎摔傷,手腳活動不便,但他克服困難堅持排演,感動了劇組所有師生。讓張春良倍感欣慰的是,不少同學在演完後第一時間遞交入黨申請。劇中扮演主角“田玉梅”的音樂學院2014級研究生陳虹嬌就是一名預備黨員,而扮演大反派“馬家輝”的學生更是一名正式黨員,於是創作團隊創新地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産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張春良説。

  上海市文教結合辦數據表明,2016作為第二輪三年行動計劃的首年,重點實施23個文教結合項目,安排財政經費投入達2.5億元,平均每個項目逾千萬元精心打造。

  排“大師劇”我有原創

  從“中國航天和導彈之父”錢學森,到“中國現代會計之父”潘序倫,從中國化纖工業和纖維高分子科學開拓者和奠基人錢寶鈞,到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血液學家王振義,以母校名師大家為原型的“大師劇”,也成了滬上大學生最好的文教課本。

  “含淚打虎”律政劇,“穿越”延安第一案。華東政法大學的“大師劇”少不了政法特色,科班師生與文藝人士聯袂,“請回”老院長雷經天,選取這位充滿傳奇色彩大法官的一生華章,即主審宣判毛澤東致信的“黃克功槍殺劉茜”案,給當代法學學子上了秉公執法、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一課。

  這部音樂劇在華政校園演出時,得到大學生追捧,場場爆滿。雷經天之子雷炳堅老人觀演後説,父親這些司法實踐希望對從事法律工作的青年後輩起到教育和借鑒作用,也希望追求法治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

  迄今,上海依託文教結合機制設立“大師”系列校園劇扶持計劃,已支持創編上海交大《錢學森》、上海交大醫學院《清貧的牡丹》、立信會計《潘序倫》、東華《錢寶鈞》、上海中醫大《裘沛然》、上海理工《劉湛恩》等。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表示,這一系列校園劇,演出的是戲劇,傳承的是文化,宣傳的是大學精神,培育的是公民道德。

  德藝雙馨栽培“文青”

  天天演、人人演,如今文教結合形成了高雅藝術、非遺、軍樂團、原創校園大師劇、電影、網絡文化六大“進校園”品牌。從中,也鍛鍊栽培了一批原創“文青”。

  甚至上海市大學生“武術秀”競賽中,各校學子也開發出《秦俑魂》、《高山流水》和《英雄》等“武術劇”新形式。除了“武”動青春的功夫劇,將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還有相聲劇。上海交大跨年晚會上,笑點分分秒秒、網傳10萬+的相聲《石器時代》火了。臺上右側的捧哏,是交大材料學院2015屆畢業的李宏燁博士;逗哏的則是他的同院學妹兼妻子、尚在讀博的鄭鈺。僅在去年,這對工科博士夫妻及各校大學生為主的團隊就原創了180段新相聲。

  通過與學校教學發展中心合作,李宏燁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教育培訓形式——教學相聲劇,如《我愛上課》《牛老師先飛》等,幾個演員扮演新教師、老教師、好學生、問題學生,把培訓中的理念衝突等兩難問題一併展示,成了最幽默的一堂課。

  文教合體,德藝雙馨,更多好苗子在藝術專業的苗圃裏。舞蹈方面,去年文教結合投入1300萬元,依託上戲建設上海舞蹈學院,加快融入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建設;演奏方面,上音和上交以及紐約愛樂樂團跨洲合辦上海樂隊學院,首屆畢業生均進入國內外知名學府深造或樂團進行職業演奏;美術方面,依託上海大學設立上海美術學院,馮遠領銜40余名中外名家加盟,意在重振上海作為中國近代美術教育發源地風采;電影方面,以上海電影學院和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雙軌路徑培養全産業鏈人才,前者聘請陳凱歌任院長,後者院長則由賈樟柯擔綱。

  表演藝術家、上海電影學院表演係首席教授奚美娟説,“電影技術再發達,也理解不了人為什麼會流下眼淚,其中蘊含的電影藝術和教育規律是不會改變的”。記者徐瑞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