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上午8時開始,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表演類專業招考開考,體育館外早已排起一列長長的等候入場的考生隊伍。學院院長陳凱歌、副院長田壯壯、表演係首席教授奚美娟,以及前來擔任考官的姚晨等眾多大腕親臨考場,讓這場考試變得特別有“星范”。場內場外,考生、家長與考官,説不盡的藝考話題也頗令人咀嚼。
培訓機構唯利驅動
從去年開始高考取消藝術特長加分,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直接報考藝術類專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藝考培訓機構的蜂擁“入市”。據考生們介紹,培訓內容涵蓋美術、音樂、播音主持、表演、模特等,既有短期強化班、衝刺班,也有長期精品班,甚至還有簽訂保過承諾的所謂“協議班”。當然,藝考培訓門庭若市的背後主要還是利益驅動。
在候考人群中,幾乎每個接受採訪的考生都回答至少參加了半年以上的演藝培訓,想報考表演類專業的人主要是培訓聲樂、臺詞、形體和表演四門主課。來自山東的鄭佳同學説:“不經過培訓機構的專業輔導是很難通過藝考的,大家都是有備而來。我花的錢算少的,因為我只培訓了半年,大約花了五六萬元。”山東德州考生鄭奕説:“我在北京培訓了一年,各種小課加起來起碼花了20萬元,這還不包括在京的食宿費用。”
文化成績是“雙刃劍”
這幾年高校錄取時對藝考生的文化課成績要求越來越高,教育部要求藝術類本科專業錄取控制分數線不得低於本省普通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65%,高職專業不得低於控分線的70%。來自湖北赤壁市的張浩然同學説,這或許是一把“雙刃劍”,對提升藝考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固然有益,但也有可能將一些才藝出色的同學擋在門外,不利於個性發展。“我就讀于一所市重點高中,整個高三都在北京讀藝考的培訓機構,只是學期末回校參加大考,但我有信心將高考成績穩定的400分左右,這個分數進一般的藝術專業是比較穩妥的,只是現在實在分身無術,只得等過了藝考資格線後再惡補文化課。”他説。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過於強調高校用“文化課+專業課”分數從高到低錄取學生,這會使藝考生面臨兩大應試,一是藝考應試,藝術教育技能化、應試化的趨勢十分明顯,二是高考應試,未來高考所要導向的“多元評價錄取”,或將會因此而打不小的折扣。
藝考熱反映行業熱
今年報考上大上海電影學院藝術類專業的人數達4500余人,其中表演專業、影視攝影製作專業是首度招生,僅表演專業就吸引了2700多名考生報考,錄取比例為135:1,報考影視攝影製作的考生也近800名,錄取比例為40:1。面對如此火爆的招生局面,上大上海電影學院院長陳凱歌在現場向考生喊話:“明星與演員是有重要區別的,明星是演員,但演員不等於明星,當演員也是一項無上光榮的職業,前提是要相信自己是做演員的料。藝考熱反映的是行業熱,大家來參與電影表演工作是件好事件,但這個行業也是特別難做的,必須在招生時就要向考生和家長們講清楚。”
陳凱歌説,他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時班裏有28名學生,老師問大家能否預測未來這個班裏可以出多少明星,他回答大約能出三分之一吧,不料,老師認真地説最多三個人。“我們的上海電影學院培養模式與其他院校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於吃苦、不懶散,從入學第一天起就要埋頭苦幹。”他説。(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