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河長立"軍令狀":9月底前完成沿岸拆違

2017-03-24 15:08:11|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虹口兩河長立“軍令狀”:3月、9月底前完成兩岸違建拆除 期盼建成宜居宜游水邊社區

【區縣】虹口河長立"軍令狀":9月底前完成沿岸拆違

圖片説明:俞涇浦河疏浚已完成84%,計劃4月底前全部完成袁婧攝

  東方網3月24日消息:上午7時,虹口區俞涇浦河上負責清淤的挖泥船和駁運船開始忙碌起來。挖掘船將挖出的黑臭淤泥轉移到接駁船上,一個上午,滿載30噸的接駁船就能開出十多艘次。

  正在巡查的涼城街道辦事處主任、河長李方明在河的中游密切關注著清淤進展,“上游清除乾淨了,對中段水質也有影響。”李方明負責的區域是江灣市河和俞涇浦河(涼城段),目前正推進河岸邊10米內違法建築的拆除。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李方明立下“軍令狀”:3月底前完成江灣市河沿岸違建拆除,9月底前完成俞涇浦河沿岸違建拆除。

  違建拆除後,河岸邊騰出的空間也有了新的規劃:水清岸綠,宜居宜遊,“期盼打造充滿靈氣的水邊社區”。

  綜合施策共治黑臭河道

  這兩條小河的歷史,比涼城社區更久遠。李方明巡河時曾在江灣古鎮路過一座石橋,據考證始建於清代。

  “四鄉的農副産品均通過這一河道運至江灣鎮,15米寬的河道通航能力不一般,漲潮時可通行10噸水泥船和木船。”李方明也曾考證過《虹口區志》,“江灣農曆三月二十八日的廟會,方圓幾十里的人都會紛至遝來。五月端午賽龍舟更是岸上水上熱鬧非凡。”

  但就在2015年,曾經熱鬧不已的江灣市河走馬塘虹口段因公眾評價黑臭及參考指標不合格,被列入住建部考核的56條段建成區黑臭水體。

  虹口區建管委開展前期調研,基本摸清了造成河道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河道底泥污染較嚴重;河道水生態系統喪失,缺乏自身凈化能力;水動力差,水資源調度方案有待完善,等等。

  找到根源,河道治理的工作思路應運而生,結合“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實現河道沿岸零違建;開展市政管網雨污混接點排摸工作,對發現的混接點同步啟動改造工程,減少污水通過市政泵站進入河道水體;加強虹口港引清調水,除自然潮差引水外,發揮新建虹口港泵閘作用,加大動力引水力度;開展虹口港水系河道疏浚及生態治理。

  不放過每一處違法建築

  增加一個“河長”頭銜很容易,但實際做起事來卻並不簡單。虹口區將沿河沿岸違建拆除範圍從原來的6米擴展到10米,這讓李方明倍感壓力。

  奎照路515號是新市河邊的一處違法搭建,原有的汽車租賃門面看不出和河岸有什麼關係。一次地毯式排查中李方明才發現不同尋常——“藏在門面之後的還有租賃人員搭建的住房,總共100多平方米麵積,涉及十多個人。洗車用水、生活排污甚至剩飯剩菜全都直接往河裏倒。”李方明與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駱峰多次與房東談判,加上各職能部門綜合施策,終於定下搬離方案。

  沿河的排查還在繼續,即使2平方米的違建,也是同一個談判過程。比起整片拆除,碎片化的拆違難度更大。歷史遺留、廠房、居民售後公房……由於産權關係複雜,李方明特別為沿岸10米內的每一棟建築都做了一套臺賬,其中房屋面積、房屋屬性、是否違建、經營範圍、産權人信息一一列齊。

  “有了臺賬,網格化管理力量就可以對症下藥。”經過排摸,3.55公里岸線範圍內的違建共有3600平方米,分佈在五六十處,需要大量的協調工作,“但即使如此,也要一間間談下來,對於河岸邊的違法建築我們絕不姑息。”

  為了拆除沿河違法建築,李方明沒少和區職能部門打交道:配合建管部門進行河道疏浚,整合網格化力量開展全面排摸,與工商、環保等部門共同協商拆違工作。截至3月23日,江灣市河沿岸13處違法建築已全部提前拆除,拆除總面積約762平米;俞涇浦的銷賬率也達到50%。

  水清岸綠還需百姓參與

  水清岸綠是李方明治水的最終目標。目前江灣市河河道疏浚已完成,俞涇浦河疏浚完成了84%,計劃4月底前全部完成。從水質監測數據看,江灣市河已連續五個月水質達標,河道中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氧化還原電位等數據都符合標準,河道摘掉了黑臭的帽子。虹口區建管委還將進行河道全線的生態浮床定制及曝氣復氧裝置的鋪設工作,促進水生態自凈能力的修復。

  如何避免治理之後的“回潮”,成了李方明巡河路上思考的新問題。為此,他還專門去垃圾清理站查看河面垃圾的組成。“衣物、玻璃瓶等生活垃圾的蹤跡還是不少,水清岸綠最終需要沿岸百姓共同維護。”

  “現在已經和接壤的虹口區江灣鎮、靜安區大寧街道建立起聯防聯控機制,依託網格化巡查隊伍,通過微信、社區報等形式向周邊企業、居民廣而告之。過去一年,志願者共發現涉及河道環境問題60多起,主要是河道岸邊垃圾、河道漂浮物以及河道欄杆亂晾曬等。”李方明説,“希望居民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告訴我們,以便我們第一時間治理,最終可以實現水清岸綠、宜居宜遊的美好願望。”

  李方明也在醞釀拆違之後的規劃設想,通過宣傳逐步改變居民生活方式,與區級規劃銜接,通過上下游協調置換沿河建築,建立更多親水準臺以及綠化設施,讓百姓更加親近水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