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與全球港口建立集裝箱貨物貿易往來

2017-04-11 12:09:42|來源:文匯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看不到穿梭的集卡,運送集裝箱的車輛借助地下導軌自動行走,整座碼頭就像一家見不著人的“遊戲工廠”。記者最近在洋山深水港區看到,國內首座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洋山四期建設已初具規模,將在今年建成。屆時,洋山深水港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主體工程,將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展望未來,上海將以集聚各類航運要素為主線,以建設現代航運服務業、提高航運軟實力為核心,加快建設具有較強經濟服務功能和輻射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鞏固國際樞紐港地位

  東方大港,夢圓洋山。

  2015年,是洋山深水港開港十週年。十年間,洋山港吞吐量從最初的324萬標準箱到2015年完成1540萬標準箱,年均增長20%,水水中轉比例近49%。而建設中的洋山四期,更是智慧升級版。未來整座碼頭幾乎看不到人,全都是系統自動調度。船靠岸後,計算機會自動安排作業時間點,系統提前通知無人轉運車到達位置。電腦會根據卸船計劃實時計算路徑,無人轉運車則會按照電腦規劃的行駛路徑前往堆場,整個計劃可以精確到秒級。

  得益於洋山深水港的規劃建設和多年發展,目前上海港與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集裝箱貨物貿易往來,國際班輪航線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區。2016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2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1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自2010年以來連續七年保持世界第一。

  航空産業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特色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積極加強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亞太門戶複合航空樞紐。最近,虹橋機場T1航站樓改造完成,浦東機場衛星廳建設項目進展順利。2016年,上海兩機場共實現航班起降74.2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0646.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86.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1%、7.3%和4.3%。上海成為全球第五座航空旅客吞吐量過億的城市。

  上海郵輪旅遊同樣呈現井噴式發展。2016年,上海港共靠泊郵輪509艘次,同比增長48.0%;郵輪旅客吞吐量289.4萬人次,同比增長75.9%。

  提升航運中心“軟實力”

  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提升航運中心“軟實力”,上海也不遺餘力。

  最近,一批國內外知名機構、企業宣告入駐位於世博片區的上海航運和金融産業基地。據統計,目前,在滬經營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業的外商代表機構達到約250家,約1500家國際海上運輸及輔助經營單位在上海從事經營活動,中遠海運集團等大型航運公司總部成功落戶,馬士基、地中海、中遠海運等全球排名前20位的班輪公司入駐,全球九大船級社均在滬開設了分支機構,20多家國內外知名航運經紀公司在上海註冊運營。上海已成為全國註冊登記貨代企業數量最多、業務最集中的地區。

  在較為完備的産業政策助推下,上海航運融資、航運保險、航運金融衍生品等業務得到進一步發展,業務規模均居全國前列。

  去年,上海航運保險指數發佈。數據量達到5600萬餘單,統計主體的船舶險保費和貨運險保費分別佔全國市場份額的85%和70%,具有充分的市場代表性。此外,隨著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等各類指數的陸續推出,國際航運界的“上海聲音”越來越響亮。

  業內專家指出,倫敦、新加坡和香港等世界著名航運中心航運服務業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度都在15%以上。當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處於軟、硬體建設並舉的轉型關鍵期,積極重視和加強航運服務業發展,全方位展開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

  自貿區改革創新不斷

  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帶來重大機遇,也為航運中心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按照自貿試驗區營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要求,上海各口岸單位合力推進自貿區建設,著力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不斷創新貿易監管制度。

  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1.0版和2.0版先後上線運行,覆蓋貨物進出口申報、運輸工具申報、支付結算、企業資質、貿易許可和信息查詢等多個模組,參與單位包括海關、檢驗檢疫、海事、商務、國稅、外匯、食藥監、林業、機場、港務等多個口岸和貿易監管部門。

  隨著國務院正式印發《全面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又迎來發展建設的新契機。

  目前,“單一窗口”已升級到3.0版。市口岸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上海將結合自由貿易港區建設,進一步推進國際最高標準“單一窗口”建設。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要逐步和長江三角洲、長江流域、“一帶一路”沿線、亞太電子口岸網絡等進行互聯互通,真正體現上海國際貿易網絡重要樞紐節點和國際貿易樞紐港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上海自由貿易港區將在洋山保稅港區和浦東機場綜保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內設立,發揮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綜合國際樞紐優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