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互聯網” 上海勇為先行者

2017-04-27 13:53:43|來源:人民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讓我們用一百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拿出手機,打開“喜馬拉雅音頻”APP,點擊“黨課隨身聽”中“習近平重要講話百日學”第60篇……週末午後,伴隨著柔和舒緩的聲音,上海市閔行區漕河涇鎮黨總支委員范斌邊洗碗邊開始了自己的黨員學習。

  實際上,這般有意思的場景僅僅是上海積極創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模式的一角——去年年底,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率先在移動客戶端中加入黨課學習功能,運用新媒體技術將黨的聲音傳遞到黨員的日常生活中。

  圖片默認標題

聽黨課已成為范斌的日常必修課(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供圖)

  2016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如果不懂互聯網、不善於運用互聯網,就無法有效開展工作。各級領導幹部要學網、懂網、用網,積極謀劃、推動、引導互聯網發展。”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趙樂際指出“要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

  上海作為全國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硬體和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化水準、信息化發展程度、網絡普及率及接納度都處於較高水準,近年來,許多基層黨組織已經在運用互聯網加強黨員教育、聽取黨員意見、匯聚黨內智慧、動員黨員群眾方面創造和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

  “上海的黨員結構日益呈現出青年黨員多、高學歷黨員多、白領黨員多的特點,普遍工作節奏快、時間碎片化明顯。因此,信息技術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重要性愈加突顯,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虛擬與現實相融合必不可少。”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告訴記者。

  其實,在上海,一場圍繞黨建信息化線上線下結合的創新,已經在基層一線悄然展開,全面開花。以新媒體為介,黨建工作愈加“接地氣”,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線上線下” 模式創新激發新活力

  “現在有了‘隨身聽’,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內容還很實用。”之所以叫“黨課隨身聽”,顧名思義,便是黨員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隨時隨地收聽。

  對於徐匯區82歲老黨員孫老伯來説,黨課可以“隨身聽”讓他感覺回到了聽廣播喇叭的美好歲月。原來,由於行動不便,住的地方又離社區遠,家裏人便幫老人下載好黨課,孫老伯聽完後連連説好。

  在浦東新區周浦鎮,用手機聽黨課已經成為黨員最時尚的學習方法。周浦社區黨校“微黨課”,自從去年上線以來,因便捷性受到了廣大基層黨員的點讚。

  圖片默認標題

周浦青年黨員聽黨課(周浦鎮黨建服務中心供圖)

  “無論是在職年輕黨員還是退休老黨員,都可以隨時隨地學,有效整合、利用了黨員‘碎片式’學習時間,大大提升了基層黨員教育的覆蓋率。‘互聯網+微黨課’的形式,讓黨課有了新模式,實現了基層黨員教育的信息化、便捷化。”周浦鎮黨建服務中心主任夏曉霞説。

  圖片默認標題

《我是黨員》系列微視頻

  “好樣的,吳敏霞!你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輝,不愧為一名優秀黨員,也是廣大黨員的楷模!點讚!”在有著18萬多粉絲的“上海基層黨建”微信後臺,有著很多類似的留言。

  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攝製作了11部《我是黨員》系列微視頻、以基層優秀黨員為對象,在黨員和廣大觀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同時,反映上海歌劇院復排《長征組歌》的紀實片《歌聲嘹亮》、紀實片《國之歌》等,同樣好評不斷。

  “三十年前,我是連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由我介紹並帶領張鴻,在炮火硝煙的戰場上向黨旗宣誓入黨。那種勇擔重任、敢打敢拼、不怕犧牲、樂幹奉獻的精神,他仍然還保留著。我為弘揚社會的正氣、民族的脊梁精神點讚!……—個曾經參戰現已退休的老黨員。”在“浦東黨建”微信的留言板,記者看到這樣一段話。

  圖片默認標題

“浦東黨建”微信推出“浦東好幹部”系列

  2016年,浦東新區推選出48位“善創新、敢擔當、有作為”浦東好幹部。新區組織部創新地運用新媒體平臺“浦東黨建”微信,將身邊的好幹部展現在廣大網友面前。“3個月時間裏,有幾萬次點擊、上千個讚、幾萬條留言……咱浦東好幹部成了朋友圈裏的‘口袋書’。”浦東黨建服務中心告訴記者。

  “互聯網+時代,浦東新區運用互聯網+黨建的模式,通過微信搭建網友與黨員學習交流平臺。最細節的故事、最平凡樸素的語言、最真實的現場圖片,大家看著故事,如身臨其境,對黨員幹部的工作環境和喜怒哀樂感同身受。” 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向記者介紹。

  認領“微心願” 黨員便捷圓夢送溫暖

  “今天能拿到幫扶家庭的地址和信息嗎?當天拿到我們當天就採購電視機,第二天就送溫暖上門,一定確保最快的速度。”新年伊始,某愛心企業上海運營總監徐陽、總經理儲開逢便匆匆來到上海中心金領驛站,希望認領一個“浦東黨建”微信平臺困難家庭的微心願。

  這是 “浦東黨建”微信平台啟動的“情暖冬日——扶貧攻堅我助力”第三期微心願徵集活動,面向浦東新區範圍內137個經濟薄弱村內的困難群眾。

  圖片默認標題

“微心願”發佈平臺(浦東黨建服務中心供圖)

  “一個月不到,全區各級黨組織、黨員群眾通過‘浦東黨建'微信平臺認領微心願, 312個微心願一一實現。”浦東新區黨建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微心願”一樣,為了方便黨員參與社會治理,在社區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被搬上互聯網的還有“在職黨員”。

  以往黨員報到,必須到各居委登記。如今,這一過程都可以通過手機螢幕完成。黨員們只要借助微信號裏的菜單欄,填寫相關信息,就可以完成在職黨員報到。今天,通過“上海基層黨建公眾號”已有6萬黨員到社區報到。

  小小一塊手機屏,背後卻連接起了每一個黨員的熱情,連接了社區單位的各類資源,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下,上海基層黨建呈現出的新面貌。

  遠程“微課堂” 黨員學習實現“零距離”

  為什麼必須進行探索創新?基層黨員和黨組織負責人最有發言權。

  對於青年黨員瀏陽來説,日常生活就是一個“忙”字。“遇上社區裏通知的黨員培訓、黨課活動,常常因為抽不出時間而錯過。作為一名黨員,我非常清楚須不斷更新自己的黨性涵養,經常參加組織生活,但心有餘而力不足。”瀏陽的話,道出了不少青年黨員的心聲。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完善,黨員教育培訓形成了“三會一課”、專題教育、集中輪訓等制度,依託各級黨校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陣地,拓展現代遠程教育、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黨員教育開始遭遇窘境。在時代的變遷中,人們固有的學習、工作與思維方式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黨員教育工作也從內容到形式、從觀念到載體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圖片默認標題

楊浦區平涼路街道社區黨校遠程教育現場(楊浦區黨建服務中心供圖)

  楊浦區平涼路街道社區黨校運用遠教平臺,採取“實地參觀一次黨建服務中心、舉辦一次專題黨課、觀看一部遠教短片、開展一次座談討論”的方式,為基層黨組織打造定制黨課,加強黨員教育管理。

  “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到教育課程設置與黨員需求的‘零距離’,互聯網+黨建,讓我們做到了方便教育、方便管理,更加方便黨員。”楊浦區黨建服務中心主任繆靜深有體會。

  在年輕人“扎堆”的徐匯區虹梅街道社區黨校,黨員教育採取“參與式學習、體驗式成長、行動式研究”。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虹梅街道黨校開展了“聽説讀寫行”的課程教學計劃。讓年輕黨員在活動當中進行學習、有所收穫。

  嘉定區通過推動政治學習進宅基、組織生活進家門,就近就便開設黨員學習“微課堂”,使得黨員不出居村、不出樓組,不出宅基,便可參加學習、參與活動。“現在,參加活動更加便捷了,互相之間更加熟悉了,活動更加豐富了,感情更加深厚了”。老黨員們如是説。

  圖片默認標題

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社區黨校分教學點(楊浦區黨建服務中心供圖)

  此外,2016年上海還命名全市70家黨性教育基地和4家入黨宣誓基地,黨性教育基地成為黨建思想宣傳“主力軍”。

  黨建進家門 暢通服務“最後一公里”

  地處上海遠郊的奉賢區奉城鎮,如今,“黨建微家”成了基層一線黨建陣地。鎮黨委在農宅、社區、企業裏的黨建服務陣地,不少黨員騰出了自家客堂間來做“黨建微家”,供黨員活動。

  圖片默認標題

奉賢區奉城鎮“黨建微家”(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供圖)

  “‘黨建微家’把黨旗插在了農村宅基上,農村黨員幹事熱情更高,村民感覺也更踏實了!”75歲的“微家掌門人”金桂福告訴記者。

  近年來,由於黨員人戶分離、人口老齡化、常態化教育管理機制缺失等原因,部分基層黨組織作用和功能出現弱化。為了更好地發揮黨員聯繫群眾的作用,一批建在居民、村民家門口的黨建服務陣地應運而生。

  2015年,上海市委出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1+6”文件之後,全市加快推進各類黨建服務站點建設。“截止目前,全市居村及以下黨建服務站點合計超過萬餘個。”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向記者介紹。

  閔行區在開展“創建全國衛生城區”活動中,各黨建服務站將民意、問題進行梳理歸類、跟蹤反饋等工作,配合“説説百姓身邊的煩心事,看看閔行的短板在哪”的大討論活動,把上級黨組織的聲音、關懷、服務及時送至黨員群眾的家門口,受到了黨員群眾們的紛紛點讚。

  “有了居村黨建服務站點,多了一個上級黨組織聯繫服務群眾的橋梁和平臺,有效促進了上級黨組織工作重心的下移。”一位村居書記這樣評價。

  “星星之火、星羅棋佈”,如今,在上海,零距離、嵌入式、接地氣的居村黨建服務站點,正日益成為基層黨建工作的第一線陣地,成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根據地,也越來越成為上海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一抹亮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