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士談電影産業促進法

2017-05-02 12:04:23|來源:新華社|編輯:蔡簡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各方聯動保障落實——專業人士談電影産業促進法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史競男、何欣禹)今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産業促進法》正式施行。日前在京舉辦的“新浪潮論壇”上,專業人士指出,作為我國文化産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其在國産電影保護、票房監管、藝人行為規範等多方面加大了力度,將切實有效地促進産業發展。

  扶持國産電影,規定放映時長和資金投入

  “電影産業促進法中明確提出保障中國電影企業在對外合作、投資等過程中的合理需求,涉及不同的行業和部門,比如地方政府、財稅主管部門、金融機構等。只有各方形成聯動,才能將法律真正落實。”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繼志説。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明確了全年國産電影的放映時間不得少於總放映時間的三分之二。“這對於國産電影和影院來講是很大的利好。但除了國家的保障與扶持外,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國産影片出現,也希望電影産業促進法對此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大地影院集團副總經理丁曉雲説。

  嚴格票房監管,處罰偷漏瞞報票房行為

  這些年,我國電影市場的高速發展,電影票房收入迅猛增長,2016年超過457億元。與此同時,偷漏瞞報票房的亂象愈演愈烈。電影産業促進法明確認定虛報瞞報票房為違法行為。

  “偷漏瞞報票房對電影製片方的利益造成了嚴重損害,對於規範經營的影院集團來講,希望在一個公開、公正的平臺上參與競爭。”丁曉雲説。

  電影産業促進法中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不得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必須如實統計電影票房。對於違法經營、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行為,法律作出明確規定: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

  今年3月21日,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對外通報:根據電影産業促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全國326家影院因偷漏瞞報票房被依法嚴厲處罰。

  “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這次重拳出擊讓電影人增強了對中國電影健康發展的信心。”春秋時代影業總裁、資深製片人呂建民表示。

  規範藝人行為,“德藝雙馨”首次寫入法律

  近年來,部分藝人的不良行為、天價片酬等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行業亂象,屢遭詬病。電影産業促進法對電影從業人員的行為規範作出了明確規定:演員、導演等電影從業人員應當堅持德藝雙馨,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加強自律,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德藝雙馨”首次被寫入法律。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説:“明星作為公眾人物,對自身的道德要求和標準理應更高,公眾人物要主動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談及部分演員天價片酬問題,呂建民認為:“影片的品質才是核心競爭力。錢不應該花在‘天價小鮮肉’上,應該實實在在地放在內容製造上。電影産業促進法的導向就是要努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這是中國從電影大國變成電影強國的必由之路。”呂建民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