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鷗58-I型,它在1958年1月由剛成立的上海照相機廠生産。 (均 資料)
三年前,那只折翅的“海鷗”重新展翅,曾夢想著一飛沖天。然而,這幾年照相機市場斷崖式下跌,讓這只還沒來得及長大的“新海鷗”始料未及。
作為海鷗學習的行業標杆,尼康、索尼等也紛紛陷入困境。上海海鷗在數碼相機這條路上舉步維艱,似乎又走入了一條死衚同。作為老品牌,不創新只有死路一條。這一次,“海鷗”將如何抉擇,能否在絕境中找到一條活路?
“新海鷗”曾一度供不應求
“新海鷗”的發展還算順利,經過與“老海鷗”産權、人員分割後,産品研發步入快車道。2014年初就推出CF100與CK20兩款數碼相機。
日前,記者來到松江區明南路288弄,這裡是老國企上海海鷗照相機公司所在地。這家老品牌曾創造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相機産業的輝煌。如今,大門前的大理石上已換成新標誌“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
曾幾何時,上海的“海鷗”幾乎是照相機的代名詞,也是時尚的象徵。為購買海鷗相機,上海市民曾徹夜排隊。海鷗4型、海鷗DF型等一批經典相機陸續出現。鼎盛時期,全廠員工達6000多人,年産值10多億元。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面對國外數碼相機的衝擊,受體制束縛等原因,海鷗相機還沒來得及高飛,就一頭紮在地上。2004年海鷗廠整機全部停産,生産銷售數字定格在2066萬台。這一數字成為“老海鷗”的記憶,挂在新海鷗廠的歷史墻上。
如今,大門前的這個新廠名,是“海鷗”停産10年後的一次重生。
2014年初,解放日報曾率先報道上海海鷗相機重新投産、依靠數字轉型復出的消息,一度引發各界關注。不少市民驚呼,曾經創造出無數個行業第一的那個“國民相機”又回來了。
這“回來”的故事頗具戲劇性。據了解,現在的投資人之一安國軍是“相機迷”,海鷗相機曾給他留下過美好回憶。在事業上小有成就的他,一直有復蘇“海鷗”的夢想。而當年曾在海鷗廠不遠的上海奔騰電工當總經理的曲建濤,上班路上經常路過頹廢的海鷗廠,今昔對比,讓這位對民族品牌有著一份特殊情懷的職業經理人,有了重振“海鷗”的衝動。一位投資人、一位職業經理人,就這樣一拍即合。
作為老國企,歷史的包袱有多重,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剛進入海鷗廠時,著實把曲建濤他們嚇了一跳。“要想復活‘海鷗’,必須輕裝上陣。”這也是上海市國資委等部門提出的明確思路。“必須讓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這只‘新海鷗’與‘老海鷗’脫離干系,民營資本佔絕對大頭,老海鷗集團只以品牌入股,不參與管理決策。”
國資監管部門敢於將老品牌從“冷庫”中釋放出來,可以説在“海鷗”復蘇上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另一方面,在2009年正式入股“海鷗”時,這支民營資本團隊早已“盯”上深圳的一支數碼相機技術研發團隊。這支團隊集聚光學、圖像處理等一批高手,掌握著現代數碼相機的核心技術,但他們空有一身功夫卻不能施展,因為國內沒有一家能夠真正把數碼相機做起來的企業。聽到“海鷗”回歸,雙方短暫接觸就達成共識,這支團隊火線加入到海鷗公司。
“新海鷗”的發展還算順利,經過與“老海鷗”産權、人員分割後,産品研發步入快車道。很快,在2014年初就推出CF100與CK20兩款數碼相機。由於産能等原因,一度供不應求。此後一年又先後推出CK10和CM9型號,作為對經典相機的致敬,在造型方面借鑒老海鷗相機的經典機型,尤其是CM9雙反的造型讓人馬上就能追憶起經典的4A、4B年代。
然而,供不應求的局面沒能持續多久。
“懷舊只能是激發市場的一劑興奮劑,靠懷舊只能贏得對‘海鷗’有感情的一批中老年群體。”市場分析人士説。更重要的是,相機市場這幾年發生了不可逆轉的下滑頹勢。
這只“新海鷗”似乎生不逢時。
傳統相機市場斷崖式下滑
數碼相機全球銷量從2010年的1.2億台下滑至2016年的2430萬台,下降幅度高達80%。尼康、索尼、佳能等行業巨頭要麼走弱,要麼抽身。
當下,智慧手機幾乎人手一部,其功能日益強大,特別是高端智慧手機不斷興起,使傳統相機在消費者層面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拿照相功能來説,iPhone7配置的兩款攝像頭,後置款像素為1200萬,前置款像素也提升至700萬,對大部分用戶的日常需求已綽綽有餘。近年來,出門旅遊背相機的人也越來越少。
上海海鷗數碼照相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曲建濤説,自2010年數碼相機市場創下1.2億台銷量登上頂峰後,數碼相機市場這幾年出現斷崖式下滑:2016全球銷量下滑到2430萬台,下降幅度高達80%,預計2017年比2016年還會下降10%以上。
“海鷗”在數碼相機這條路上可以説是舉步維艱。特別是,海鷗面對的還是國內每年銷售量僅200萬台左右的市場,下滑趨勢比海外更加明顯。從其曾經要追趕的行業巨頭尼康、索尼來看,這些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
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因數碼相機業務不佳,尼康公司宣佈通過提前退休的方式在日本國內裁員約1000人,相當於其國內員工總數的10%。去年底,日本索尼公司也陷入變賣資産的風波,宣佈將位於廣州的相機模組工廠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作價99億日元出售給深圳歐菲光科技公司。今年4月1日,歐菲光與索尼正式舉行交接簽約儀式。
在外界看來,出售工廠是索尼迫於市場壓力的無奈之舉。索尼方面表示,去年以來索尼照相機銷售額持續下滑。“索尼已重新評估並對其相機模組業務規模進行優化,將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産權轉移給歐菲光,正是優化該項業務規模措施的一部分。”
而被國內消費者定位成一家消費級影像設備生産商的佳能,其實早已悄然轉身。在全球範圍看,以印表機為主的辦公産品才是佳能營收貢獻中最大的業務。從賣硬體到賣解決方案,這是包括惠普、戴爾在內的全球很多傳統IT公司的轉型方向。佳能最賺錢的辦公列印業務也在走這條路,比如對超大文件的異地聯網列印,用戶可在A地點擊列印,出差到B地的印表機上刷卡進行安全驗證後再列印。從佳能過去10年的財報看,這家公司的銷售額一直保持著一條十分平穩的曲線,沒有大起大落。
據了解,過去三年,海鷗數碼相機的銷售平均每年在兩三萬台左右。當時,曲建濤曾表示,海鷗的研發投入是千萬級別的。他坦言,現在企業還沒有達到盈虧平衡。
由於受相機市場下滑的影響,現在空曠的海鷗工廠裏,工人比以前更少了。“銷售上不去,養人的成本居高不下,我們從前年底就開始裁員了,相機組裝這塊裁掉一半多。”
不過,海鷗相機的重新上市,這本身就獲得極大關注,品牌知曉度、美譽度已得到提升。“海鷗品牌的無形資産達到今天的高度,對一個沉寂十年的老品牌來説已屬不易。”上海企業文化與品牌研究所所長周元祝説。(記者 劉錕)
記者手記
期盼“海鷗”再次高飛
■劉錕
從沉寂十年,到復出後的艱苦探索,“海鷗”目前所遭遇的,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老字號重振的困境。
應該説,它是所有品牌、企業都會始終面臨的替代、迭代、顛覆的場景。
正如上海企業文化與品牌研究所所長周元祝所言,海鷗相機前幾年通過國資産權結構重組、重振品牌的改革路徑本身是正確的,今天這種以品牌資産人格化、企業産權變革為主體的改制方法,依然是老字號、老品牌體制創新的比較合適的路徑,是值得倡導的。
梳理這幾年上海老品牌的發展,其實有不少成功案例,如恒源祥、紅雙喜、鳳凰自行車、老鳳祥等都是通過不同形式的國資股權依法依規讓渡,使這些幾十年、甚至百餘年曆史的品牌得到了強勁的發展。
新海鷗相機目前遇到的困境,是互聯網時代帶給所有傳統行業的巨大挑戰。當今企業發展最大的競爭對手,已不是我們可見的同業或者友商,往往是來自於行業外的創新性顛覆。
採訪中,海鷗相機董事長曲建濤感慨,這幾年走過的路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苦”,兩個字“很苦”,三個字“太苦了”……
無論如何,海鷗品牌下一步發展還是要更大膽地擁抱創新、擁抱互聯網、擁抱新模式,要發揮企業本身擁有的影像技術優勢,對接新産業、新業態。
我們已經看到,曾經的世界500強企業柯達,作為全球最大、最領先的圖片製作商,被數碼相機的産業化徹底顛覆,最終企業通過發揮自己的圖片列印技術積澱和儲備,已在高端印刷裝備産業找到市場契機;最近一年,原本已堪稱“幾乎沒有存在感”的自行車廠商,因為嫁接了共享單車,一舉走出發展瓶頸,産能得到釋放,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今天的“海鷗”正在積極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開拓新的藍海,這是令人欣喜的。伴隨著體驗經濟、健康産業等新産業、新功能的崛起,數碼成像行業還有大量可供創新對接的市場空間。
況且,“海鷗”這個品牌,直至今天仍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和較好的美譽度。期盼“海鷗”再次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