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中小學面談在即 別讓“競爭感”壓垮孩子

2017-05-05 10:44:2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網絡配圖

  這個週末是本市民辦小學和初中面談的日子,小小孩童將面臨他們人生第一次的競爭。被錄取者當然興奮自豪,可是萬一結果不如人意,家長和孩子如何面對挫折?

  在上海市教育學會本週主辦的一場“金蘋果”論壇上,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特聘兒童青少年專家諮詢師陳默提醒家長,如今的孩子容易出現“競爭感”很強,但“競爭力”很弱的情況,而過強的競爭感很有可能成為壓垮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致命稻草。

  競爭感強成為00後共性

  “當今孩子的心理負擔是我們小時候所沒有的,你一定要理解孩子,理解他的學業壓力和情感負擔,你才能真的幫助他。”陳默説,在個案諮詢中,她遇到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孩子其實很懂事,想通過好成績來回報對自己的付出,但無奈有心無力。當孩子一次次發現自己無力通過考試回報父母時,往往就會表現出厭學的行為。

  陳默認為,當一個孩子的競爭感被培養得非常強,但競爭力卻未必很強的時候,情緒問題便會接踵而來,甚至影響他未來人生的為人處世。如何增強孩子的抗挫能力?陳默支招,與其鼓勵孩子一味爭先,不如從生活小事出發,讓孩子從小在幫助他人、為他人喝彩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強大。例如,放學時與其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哪個小朋友五角星拿了最多,不如問問他,班上有沒有哪個孩子不會繫鞋帶,你能不能幫助他?陳默解讀,助人的收穫在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來自群體的支持,能讓他在“獨處”和“群處”時保持不焦慮。而一個不焦慮的人,才是真正能在將來感到自己“過得好”的人。

  媽媽是孩子自信底線

  “如果你聽説一位數學名師最近開班輔導,他輔導過的孩子都考進了名校,但你沒有他的聯繫方式。你會著急得到處找嗎?”“你在飯桌上是不是要麼不説話,只要説話,哪怕繞100句也會繞到學習上?”“孩子班上誰語文成績最好,誰數學成績最好你是不是都很清楚?”論壇現場,陳默向家長拋出三個問題,如果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那麼,“恭喜”你,基本可以確定你很焦慮。

  與生俱來的孤獨感、空前的學習壓力、話語權要求高、知識面廣、道德思想境界高、現實感很薄弱、個性化生活要求很高,這是陳默總結的當今大都市孩子的七大心理特點。面對這樣一群孩子,家長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不焦慮,讓孩子的內心強大?陳默強調,心理學和生理學研究表明,作為賜予孩子生命、孕育胚胎成長的人,媽媽的角色非常重要。“哪怕是萬人追捧的明星,如果回到家裏,媽媽毫不留情地罵他沒用,他的自信心也一樣很容易崩塌。陳默強調,“媽媽是孩子自信的底線,一定要為孩子守住這根底線。”(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