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河道整治攻堅戰"戰果"喜人

2017-05-17 08:52:1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寶山全面落實河長制 河道整治攻堅戰"戰果"喜人

  據寶山區消息:“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始終是上海河道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目標。特別是去年上海加快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步伐以來,一條條曾讓人們“頻搖頭、皺眉頭、捂鼻頭”的黑臭河道經過各級“河長”們的共同努力,已部分消除黑臭,水質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4月10日,市委書記韓正在青浦區實地察看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進展,並在座談會中強調,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是一場攻堅戰,全市不惜齊心協力緊盯目標,全覆蓋、水岸同治,動真格、鐵腕治水,依法管、行刑銜接,重基層、群眾成主體,確保到今年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向全市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4月25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總河長應勇在閔行區調研,並在隨後召開的上海市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暨河長制現場推進會上指出,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興,水環境建設在上海生態環境建設中居於重要地位。要清醒地看到水環境問題仍是上海的突出短板和弱項,緊緊咬住目標,全力以赴抓中央環保督察的整改,全力推進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全面落實河長制,以更大的決心、更硬的措施打好水環境治理攻堅戰。

  寶山區于去年12月召開動員大會後,結合“五違四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岸上拆違與河道整治同步進行,實行“一河一策”,大力控源截污,全面落實河長制,穩步修復生態水環境。今年第三十屆“中國水周”期間,全區395名各級河長全線上崗。二季度以來,寶山中小河道整治攻堅戰“戰果”喜人——截至發稿日,列入市級項目的33條河道兩岸拆違已基本完成,河道整治完工率達到31%;列入第一批區級項目的33條河道整治,已完成6條,其餘27條將在15天后全面開工;列入第二批區級項目的155條河道全面進入招投標階段。

  【鐵腕】

  從“頑症”入手

  三天清退污染重地寶羅奶牛場

  寶山區羅店鎮張士村寶羅奶牛場的存在一直是當地村民的眼中釘。“牛糞、牛尿胡亂排放,搞得這條河臭氣熏天。”“一到夏天,還沒走近村口,就能聞到陣陣惡臭味。更別提我們住在附近的幾戶人家了,日子都沒法過了。”提起奶牛場,張士村的村民們都流露出厭惡的神情,“法院好多年前就讓他們整改,廠裏的負責人根本不聽。”寶羅奶牛場的違規排放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周邊群眾的日常生活和河道水質,村民們反響強烈,不僅多次到鎮裏上訪,還發生過村民集體封堵奶牛場大門的激烈事件。張士村兩委幹部也曾多次約談寶羅奶牛場負責人,希望他能夠配合執行法院判決,但收效甚微。

  3月15日,寶山法院在前期與羅店鎮黨委、政政府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再次對寶羅奶牛場負責人進行約談,明確告知奶牛場違規排放的行為已違反《環保法》,並對其宣讀了停止奶牛圈養並清退的判決書。在當事人表示拒不執行退養判決的情況下,對其實施拘留。

  3月17日,寶山區法院、公安、農委、環保等部門會同羅店鎮正式對張士村寶羅奶牛場執行強制清退程式,出動公安幹警34人、城管隊員50人、拆違隊員40人、特保隊員130人,運輸車輛近50輛次,通過先清人後清牛的方式,經過連續72小時的奮戰,最終完成奶牛場的清退與拆違工作。

  寶羅奶牛場執行強制清退當天,不少村民都自發前往圍觀,看到他們日夜盼望拆除的奶牛場終於正式被清退,800多頭奶牛陸續被運出,大家不禁拍手稱快,“現在空氣也清新了,臭味也基本消失了,相信河道疏通之後,再也不會聞到臭味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奶牛場已被相關部門夷為平地,47000平方米的違章建築已全部拆除,河道也已完成清淤疏通。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對這塊土地進行復耕,種上綠化,還村民一個舒適、整潔的居住環境。據悉,羅店鎮3家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已全部完成退養,共清退奶牛1480頭,拆除違章建築73906平方米。

  同期,寶山區月浦鎮沈家橋村顧涇河邊,經村拆違工作小組多次上門後,盛宏塑膠製品廠等3家企業將總共6000平方米的違建提前拆除。不同於奶牛場負責人的“冥頑不靈”,盛宏塑膠製品廠廠長顯得十分豁達,主動要求提前拆違,他説:“我生重病時,是村裏給了許多照顧,現在村裏開展環境整治,自然要義不容辭地配合。”

  【破難】

  規劃轉型推進“五違四必”

  助力中小河道整治

  隨著寶山“五違四必”工作的穩步推進,寶山中小河道整治工作也得到了很多“助力”。月浦鎮村幹部們仍清晰記得,鎮裏開第一批五違整治推進會時,村委會全體人員、涉及的相關職能部門都被通知到場,土地性質、違法情況、時間節點一一告知。隨著工作的推進,村幹部們體會到,“五違四必”規範的流程和大量的前期宣傳對河道整治順利推進起到莫大作用。

  “五違”整治一直是各區治理難點,其根本原因在於,“五違”的形成往往與集體土地上的租賃企業違章搭建、違規經營密不可分,而一直以來,集體土地的租賃收入又是村級財力的主要來源,一旦強制拆除,村級經濟就會出現困難。但不拆除,違章搭建、違規經營造成的治安混亂、環境惡化又嚴重影響了當地村民的生活。因此,一些基層單位總會存在想拆又不敢拆的矛盾心理。

  寶山羅店鎮為了加快推進“五違四必”,在市區“以獎代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羅店實際,研究制定了與之配套的鎮級“以獎代補”政策,進一步規範拆違流程,鼓勵村、公司開展自拆。同時積極幫助各村、公司謀劃村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羅店鎮鎮長申向軍告訴記者,羅店鎮黨委、鎮政府將從轉變農業發展模式、拓展美麗鄉村內涵、加強鄉村旅遊開發等多個方面來促進村級經濟發展。今後,羅店鎮將把農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業觀光休閒産業上,落實千畝菜花種植,積極推進超大食用菌項目建設,穩步轉變村級招商模式,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並不斷完善地産農産品追溯體系和農殘檢測體系建設。羅店還將啟動美麗鄉村示範村創建,實施“農林水”聯動計劃,繼續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同時,還將推動精品農業、特色農業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大力開發生態遊、文化遊等特色旅遊産品,不斷培育羅店自主品牌的旅遊衍生農産品,打造産銷一體的旅遊開發合作平臺。

  【目標】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此次中小河道整治行動中,寶山區不僅重視硬體建設,還特別重視軟體建設——完善管理方式、優化考核制度。

  去年11月,按照韓正書記在電視電話會議上“工作目標全覆蓋”的要求,寶山區在市下達33條67公里整治計劃的基礎上,組織力量,積極排摸,用一個月時間再梳理出需要治理的“村溝宅河”和名錄外水體共33+107條段120公里,列入整治計劃。今年一季度,會同市測繪院利用遙感、光譜分析等技術手段,又發現48條段26公里黑臭河道,增補進整治計劃。同時,加快其他河道兩岸環境整治,並加強動態監測力度,確保黑臭河道發現一條、整治一條。至此,寶山區先後三輪累計排摸出黑臭河道共計221條段213公里,充分實現了工作目標的“全覆蓋”。寶山區如此推進整治工作,目的便是在區域內消除黑臭河道,逐步恢復河道水體的使用功能,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之美,讓人民群眾的滿意感和獲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寶山區大力推進河長制工作,設置公示牌、成立河長辦公室,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寶山區政府帶頭組建“水務重大工作推進辦”微信群,群中既包括區領導、各街鎮委辦領導,也包括一線工作人員,不僅便於掌握各單位的工作進度和工作實效,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凝聚工作共識、形成工作推力。通過微信督辦的形式,實時跟蹤、促進目標執行和任務完成。同時建立河道管理信息發佈平臺,通過河長微信直通車,即時響應和快速處置的三級河長協同工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羅店鎮在市、區、鎮、村四級“河長制”體系基礎上,創新設立了“三長三員”管理體系,將責任再次細化到各村生産隊隊長,同時增加河道保潔員、網格巡查員、義務監督員的職責。申向軍表示,羅店將全面落實河長制,整體推進黑臭河道整治,落實“1+5”國考、市考及其關聯斷面水質達標各項任務。不僅要退養3家規模化養殖場,還要清退“三無”船舶,開展42條段中小河道輪疏,建設3860米污水二級管網,做到河面不臟、河坡不亂、排口不黑。

  【截污】

  應急與長效結合

  全面切斷污染源

  寶山區水務局副局長金文告訴記者,寶山區根據水質考核斷面達標治理和城鄉中小河道治理“提速、擴容”的要求,計劃實施二級管網83公里,打通污水收集系統的末端“最後一公里”。其中,區水務局實施33公里,各鎮園區實施50公里。寶山區還將實施1258個點污染源納管。目前,已完成693個,其中納管150家、規範52家,關閉491家。同時,雨水管道雨污混接調查改造,目前已經完成246公里,佔總量79%。同步還計劃實施1328戶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置。

  寶山針對不同河道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控制水質污染。羅涇陳行老鎮和顧村老鎮由於建設年代較早,雖然部分農戶實施了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置,但由於房屋建築密度高,房屋間隙很小,污水管網無法深入,部分農村未實施納管,再加上外來人口聚集,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對河道水體造成較大影響。

  針對老鎮現狀,寶山採取旱流截污的方式,即沿河敷設截污管道,並就近建造具有一定規模的污水收集池,將平時的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至收集池,再排入附近的污水管網,大幅度削減了入河污染物總量。今後,還將加快羅涇鎮、顧村鎮對老鎮地區的規劃改造工作,從源頭上解決老鎮污水無序排放的問題。

  羅店鎮也計劃完成350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並根據輕重緩急,對不具備截污納管條件的河段點位採取集中生化處理方案,達標後統一排放。對於有條件的河道則採取拆除未經批准的入河排污口,加快規範排污口的截污納管,全面禁止污水直排入河,控制污染源。

  同時,羅店鎮還對黑臭河道範圍內的碼頭進行集中整治,並根據河道實際通航情況,採取水上移動收集或沿岸碼頭集中收集的方式建設船舶、港口污染物的接收設施,規範處置航運污水。

  【修復】

  清淤疏浚結合科學方法

  “截污納管控制污染源、消除黑臭河道只是河道整治的第一步,想要達到理想的‘水清’效果,還離不開對河道進行全面的生態修復。”金文告訴記者,“寶山在河道修復上,除了加大清淤疏浚,因河制宜建設生態護岸,還結合科技與生物措施。針對不同的河道水況,規劃採用不同的修復方法。”

  羅店鎮的樣板河道小練祁河主要使用浮葉、挺水、漂浮和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幫助河道水體提高自凈能力。由於水生植物移植難度高,羅店鎮聘請專業人員根據植物的不同特性,科學移植並做好日常養護,保持其良好的生長、凈水狀態。其中,浮葉植物主要為兼具觀賞性的睡蓮,種植期為春秋兩季,採用了植株直接移植的方法,移植後控制水位淹沒40cm左右。而菖蒲等挺水植物種植宜在3-6月進行,以扦插移植為主,移植後需保持濕潤,控制水位在20cm以下;漂浮植物中應用最廣泛的是野菱角,種植宜在春秋兩季,植株直接分散在水面;沉水植物多為藻類,例如黑藻、狐尾藻,隨波盪漾宛如水下森林。

  羅店鎮另一條整治狀況良好的團結河則採用設置混合增氧曝氣系統的方式生態修復水質。該系統分為三個部分,太陽能系統安裝在河岸上,為整個裝置供應能量;供氣設備採用靜音高壓氣泵,放置於太陽能系統的支架上,通過專用耐高壓軟管進行輸氣;主設備安放在河面中心的水下部位,按需供氧。

  除人工增氧、水生物修復等方法外,羅店鎮還計劃採用人工濕地、生態浮島等科技含量較高的方法修復水質。

  【亮點】

  網絡技術助力

  河長加強河道管理

  在寶山各街鎮走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不少河道兩側的違章建築已經相繼拆除,一些河道經過治理也消除了黑臭。有的河道兩岸正在覆土作業,有的河道兩岸已種上了綠化,安裝了圍欄,鋪設了步道,可供附近居民散步觀賞。月浦鎮聚源橋中心河因為起步早,整治效果好,河兩岸的村民都一致讚賞,“我們的農民房也上了一個檔次,就像住在景觀別墅區一樣,每天出門都喜滋滋的。”聚源橋村作為生態農業保護區,去年底已完成聚源橋中心河、南小塘、雪家樓河整治,通過新建護岸、建立防汛通道、親水準臺、橋梁,並種植綠化2.8萬平方米,大大改善了河道附近的人居環境。

  月浦鎮副鎮長趙暉介紹,為了讓各級河長隨時掌握水質情況,月浦鎮還率先建立了“實時水質監測系統”。“在手機上,各級河長只要輸入賬號密碼登錄,就可以清晰全面地查詢到全鎮河道的動態監測數據。”趙暉表示,月浦鎮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投入使用,為全鎮落實河長工作的目標管理、任務督辦、績效考核提供了新媒體抓手,也為加強河長制相關責任機制、工作機制的有效落實提供了有效支撐。

  月浦鎮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聚合眾多業務信息系統,按照精細化管理的原則開發建設。通過GIS地圖全覆蓋165條大小河道的“雲”模式、通過動態數據密集監控水質的“大”手筆,使得這套信息化系統有效實現了對河道的集成管理。目前,該系統可以為全鎮各級河長提供地圖綜合展現、事件管理、河長日誌、巡查管理等管理功能。當河道巡查員、各級河長在河道巡查工作中發現問題時,可以快速通過APP拍照上報事件,系統平臺將根據問題短信推送給相關人員響應處置,並對事件處理環節進行全過程跟蹤,有效形成事件閉環工作流程。

  月浦鎮在考核斷面河道及支流上共計布控水質監測點45處,河長能夠第一時間在電腦或手機上查看到自己所負責河道的水質現狀及週期變化走勢,如果發生水質超標情況,相關點位就會亮起紅燈。根據水質即時數據,河長們能夠快速分析、快速排查、快速應對問題,河長辦公室也可以定期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比,研判污染原因、鎖定污染河段,對症下藥,消除污染。

  據悉,月浦鎮的河長制管理信息系統還將進一步拓展完善,技術成熟後,將有望在寶山區其他街鎮逐步推廣。

  【未來】

  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環保執法不放鬆

  環境整治絕非一日之功,水體的修復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除了花費人力物力來整治修復河道水環境,日常的監管、建立長效機制也是刻不容緩。作為總河長,寶山區區長范少軍曾在會議上表示:“水的問題很多在岸上,必須治理、執法和生態建設三管齊下,缺一不可。寶山正加強排摸,最大程度減少污染源,並按照環保最嚴執法,企業該關就關。同時進行生態修復,保證水清岸綠。全年都不能放鬆對水的環保執法。”

  在全面整治中小河道的同時,寶山區還將加快推進實現市場化養護河道,落實河道維修養護責任,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維修養護水準。同時加強水面漂浮物打撈、清理,保持河道整潔、美觀。針對頑固的黑臭河道,在實施市、區“大、中、小”三循環引清調水的基礎上,逐條分析黑臭河道與周邊水系溝通情況和水閘、泵站配置情況,制定引清調水專項方案,通過增加臨泵等措施加大動力引排的力度,鞏固中小河道黑臭治理效果。

  對於岸上的管理,各鎮將繼續加強條塊聯動,牽頭整合公安、城管、拆違、市場監管、環保、安全、水務等部門力量,對餐飲企業、洗車店、公共浴室等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的企業開展聯合整治,形成區鎮兩級“執法隊伍聯動、職能部門聯合、違法案件聯辦”的條塊合作模式,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共同處置。

  在河道長效管理機制的建設過程中,寶山區按照“板塊治理、色塊管理”的總體工作思路,詳細劃分了市、區管河道的控制板塊,目前正按板塊開展板塊內負面清單摸底調查工作。各街鎮園區也正按照鎮村管河道的“一河一策”方案,加快推進河道兩岸環境綜合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