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上的禮讓”明顯多了

2017-05-31 13:11:0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

  浦東新區交警在轉彎事故易發處新裝警示牌,提示行人注意右轉車輛。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開車遇到斑馬線上有行人,司機輕踩剎車文明禮讓;高架上匝道擁堵,兩根車道上的車輛依次交替通行……記者日前實地採訪後了解到,通過近期的宣傳和整治,上海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市民文明出行習慣日漸養成。

  行人從容過馬路

  當天下午,在平涼路滬東工人文化宮門口的斑馬線上,一位媽媽推著嬰兒車緩緩走過。在距離其100米的地方,一輛紅色轎車見狀後開始減速,慢慢停在了斑馬線外,直到行人過完馬路,車子才重新啟動,加速駛過。

  一輛藍色轎車的司機見到一名老太跨上人行橫道,馬上將車停在停車線後。正猶豫要不要“讓車”的老太太,見到司機在車內用手勢讓她先走,也報以微笑,從容地穿過馬路。

  這一幕讓正在附近展開臨檢的楊浦交警一大隊副大隊長嚴仁俊頗感欣慰。他告訴記者,一個多月之前,民警們展開道路整治時,斑馬線上大概只有一成的機動車會主動禮讓行人。經過近期的大量宣傳和整治後,情況已大有改觀,“現在禮讓並減速的機動車大概上升到三成多,違法量下降了約二成。”嚴仁俊説。

  而在黃浦區,交警共在轄區內排摸出徐家匯路打浦路、南京路河南路、福州路西藏路等9個重點路口,高峰時段會以設卡方式開展執法整治;平峰時段以路段中人行橫道線為重點,將機動車不避讓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納入“二輪摩托車”動態執法的重點內容。同時,督促輔警、交通協管員積極勸阻機動車不避讓行人的違法行為。普陀交警也將轄區內武寧路長壽路等路口列入執法整治重點。

  公交司機禮讓意識提高

  除了私家車以外,一些特殊車輛的行車安全和文明行車狀況也正在逐步好轉。

  比如,為了破解集裝箱運輸車右轉彎“包餃子”事故防範的難題,浦東交警支隊會同新區相關部門著手實施防範措施,這其中包括在全區集裝箱運輸車上安裝右轉彎提示“蜂鳴器”,轉彎必鳴,提醒在前;設置“安全右轉”示範路口,通過漆劃“右轉危險區”標線,加寬紅燈停車線等工程性措施,引導騎車人和行人提前避讓等。

  而為了讓“車讓人”成為一種習慣,交警部門還從公交、出租和租賃車等企業開始,通過對這些職業駕駛員的教育和培訓,輔之以疊加處罰等硬約束,讓這個司機群體成為“車讓人”的榜樣力量,逐步帶動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禮讓氛圍。

  昨天,在79路平涼路大連路的終點站,虹口交警聯合公交公司派員到場開展聯合整治。巴士一公司三車隊見習隊長劉俊告訴記者,79路全長12公里,沿途經過大連路四平路、廣中路共和新路等行人較多的路口。車隊要求司機在斑馬線主動禮讓行人、不開賭氣車、不亂變道,一旦發現司機有不文明行車行為,將首先給予警告教育。此外,將文明行車列入司機星級標準的考核範圍,直接和司機收入掛鉤。“經過這段時間的整治,車隊交通違法數量下降了七成。”劉俊表示。

  交通違法無處遁形

  除了機動車禮讓行人之外,不少開車的市民也向記者反映,如今搶道的車輛少了,亂按喇叭的聲音少了。這其中離不開市民素質的提升,也少不了電子警察的威懾力。

  市民吳小姐告訴記者,內環高架武寧路上匝道經常出現擁堵。由於兩根車道在此併為一根車道,進入內環高架主線,因此,過去車輛爭先搶行現象十分普遍。吳小姐坦言,自己以前也會和別人“別車”,“不過,現在不敢了,大家都會交替通行。”原來,“車輛不交替通行”的電子警察已陸續上崗,它依靠“視頻監控+車輛捕捉”技術,通過一定的演算法,對抓拍區域內的兩根車道車輛固定“1、2,1、2”的交替通行模型,一旦規則被打破,出現“1、1”或“2、2”的情形,電子警察將馬上拍攝一段違法視頻,同時抓拍4張違法照片,作為處罰依據,經後臺人工審核後納入處罰平臺。

  此外,機動車違法鳴號是即時行為,證據往往難以準確留存,給執法造成很大難度。如今已經有5套聲納探測設備被用來“破題”了。通過錄製監控區車輛鳴笛特徵聲頻信息,實時探測、高精度定位,鎖定違法證據。未來,20余套此種設備將在各區全面鋪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