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首創濕式焚燒技術

2017-06-06 08:13:3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交大首創濕式焚燒技術 助餐廚垃圾就地變廢為寶

  餐廚垃圾、廢棄紙張和各類含生物質製品組成的城市垃圾富含油脂和有機物,容易滋生害蟲和細菌並産生異味,嚴重影響城市環境。傳統焚燒處理因其高含水率而難以進行;填埋處理可能會造成更難以解決的二次污染和疾病傳播;生物發酵方式仍無法解決此類垃圾的剩餘殘渣,同時發酵週期較長,生物質轉化率較低,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是否有一種環保的方式既能有效處理生活垃圾又能有效利用資源?上海交通大學今天傳來消息,上海交大環境學院金放鳴教授團隊經過20年技術攻關,成功利用水熱氧化技術燃燒就地處理生活垃圾使其變廢為寶,其研究成果已運用於實踐。

  據介紹,水熱氧化一般在高溫高壓(100-400℃,2-30MPa)水中進行,有機物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叫濕式/水熱氧化。當水中有機物濃度達到2%時,有機物濕式燃燒放出的熱量能夠維繫體系反應自發進行;超過2%時,燃燒放出的熱量可以回收利用。這項技術被運用於處理造紙黑液、高含水污泥、工業廢水以及有毒有害物質等。金放鳴教授在這一方向上的研究已超過20年,她認為這種“濕式燃燒”更適合中國含水量高的生活垃圾,而且可以跨越傳統焚燒和填埋等技術,無污染地完成處理。

  金放鳴教授將研究聚焦于“水熱氧化生活垃圾選擇性生産乙酸”。從垃圾模型化合物到實際生活垃圾混合物,金教授完成了一系列的水熱氧化實驗研究,摸清了每一種垃圾成分在水熱氧化過程中的轉化規律,已發表多篇SCI核心期刊論文。實驗室開發了中試級連續式生活垃圾水熱氧化設備,並已完成設備的安裝和運行調試,完成了百公斤級生活垃圾水熱氧化處理實驗,處理效果良好,能夠回收30%乙酸和50%甲酸。

  這一設備現在安裝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第五餐廳附近,處理師生食堂産生的垃圾,每小時能夠處理20公斤濕垃圾。這種就地處理的方式,減少了廚余垃圾的運輸環節和成本,也避免了常有的垃圾處理運送産生的惡臭問題,垃圾一經産生立即送往轉化。目前,金放鳴教授已申報多項水熱氧化生活垃圾方面的專利,並且正在進行下一步的擴大化研究開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