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以改革新作為贏得發展新空間

2017-06-09 09:24:28|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算好三筆賬,上海自貿區以改革新作為贏得發展新空間

  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記者季明、何欣榮、于佳欣) 作為我國已獲批11個自貿區中的“領頭雁”,上海自貿區在形成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的基礎上,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改革新作為來贏得發展新空間。

  算好“開放賬”,加大壓力測試的力度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四梁八柱”,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使命。自發佈全國首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後,上海自貿區的清單長度不斷縮短。目前,上海自貿區90%左右的國民經濟行業對外資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超過90%的外資企業通過備案方式設立。

  作為第一家入駐上海自貿區的海外遊戲機企業,微軟Xbox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謝恩偉説,原來受政策限制,海外遊戲機進不了國內。負面清單放開後,Xbox在華軟硬體銷售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微軟方面因此考慮更大的投入。

  “開放遊戲設備不僅把尖端技術帶入中國,也為本土遊戲開發者走向國際提供了便利。”謝恩偉説。

  商務部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4月,上海自貿區累計設立外資企業8734家,吸收合同外資6880億元人民幣。上海經驗推廣後,廣東、福建、天津3個自貿區累計設立外資企業12712家,吸收合同外資11357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説,4個自貿區以十萬分之五的國土面積吸引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外資。

  堅持開放不停步。上海市市長應勇説,下一步上海自貿區將在電信、互聯網、文化、文物和航運等專業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成熟一項推進一項,加大擴大開放的壓力測試。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最新方案,上海還將在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設立“自由貿易港區”。對照國際最高標準,“自由貿易港區”將實現區內貨物與境外的自由進出,拓展新型貿易發展空間。目前,具體方案還在研究制定中。

  算好“創新賬”,讓創新要素聚合裂變

  左邊國檢,右邊海關,走進剛建成不久的上海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關檢聯合申報大廳。今年3月底,中心啟動試點運行。企業在家門口一站式搞定進口試劑、耗材的通關,整體通關時間由原來的2—3個工作日縮短為6—10小時,跨境研發的便利度大大提高。

  正如張江跨境科創中心展示的那樣,實現自貿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是上海自貿區擴區後的一大特色。除了跨境研發,上海自貿區還將探索“法檢清單制”,清單以外的檢驗檢疫項目全部向市場開放,認可第三方機構的檢測結果。

  科技創新要實現“紙變錢”,轉化是關鍵。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表示,上海自貿區將搭建一系列産學研高效轉化的平臺。比如,繼生物醫藥代工試點之後,探索符合條件的醫療器械註冊申請人,委託有資質的製造企業生産産品。同時,推進設立中國浦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做到快速獲權、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

  要讓經濟發展實現創新驅動,人才是根本。今年4月,浦東新區人社局表示,外籍人才可憑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出具的推薦函,到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辦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外籍人才的認定標準中,創新所佔的比重非常高。自貿區內的國家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外商投資研發中心等科研機構的負責人,均符合認定標準。下一步上海自貿區還將在高端人才集聚方面再拿出一批突破性措施,完善國際化的人才環境。

  算好“減負賬”,改革紅利成為增長動力

  “原來申辦一張《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需要大約20個工作日。證照分離改革後,只要我們承諾可以達到辦證所需要的條件,當場就能拿到證,省去了來回奔波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天啟者公司證件經辦人員傅雷説。

  傅雷所説的證照分離,是浦東新區和上海自貿區為緩解“辦證難”推出的重要改革試點。針對116個市場準入許可事項,改革分取消、備案和告知承諾等五種方式進行改革,不少企業“點讚”。僅今年一季度,通過告知承諾方式辦理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達到287件。

  證照分離改革,只是自貿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個縮影。上海自貿區在國內率先開展工業産品許可證改革,企業由原來的“一品一證”變成“一企一證”。首個試點企業一次申請三個類別産品的生産許可,節約檢驗時間27天,減少費用近2萬元。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貿區的重點內容。通過自由貿易賬戶開展跨境融資、人民幣雙向資金池等一系列金融創新,區內企業在資金融通和降低融資成本方面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紅利。

  截至今年3月底,區內企業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獲得本外幣融資總額超過8000億元,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根據計劃,未來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將推動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向浦東全區覆蓋,讓改革的紅利進一步釋放。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説,新一輪上海自貿區改革方案更加突出改革系統集成,不搞單打獨鬥、單兵突進,而是全面深化改革,增強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調性、協同性和系統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