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1.99%

2017-06-23 11:20:37|來源:新華社|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1.99% 多項指標有所改善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 吳雨)22日,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副局長劉志清介紹,截至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99%,同比下降0.16個百分點。監管前期對引導銀行審慎開展業務效果明顯,銀行理財和同業業務增速放緩。

  劉志清在中國經濟形勢相關主題的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年初以來,宏觀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企業狀況改善,資産品質有所提高。這為金融機構防控風險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銀行業的多項指標有所改善。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沿海地區不良率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而此前不良率上升較快的一些中西部地區近期也在下降。

  5月末,銀行業各項貸款餘額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3%,貸款增速高於資産增速。1月至5月,銀行業實現利潤近1萬億元,同比繼續保持增長。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餘額為2.3萬億元,同比增長4.6%;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1.99%,同比下降了0.16個百分點,關注貸款的遷徙率放緩。

  近期,銀行業普遍面臨流動性管理壓力,一些中小銀行短期內遭受了利率上升所帶來的債券資産浮虧。

  “中小銀行或將面臨一些資産損失,但不會出現流動性問題。”劉志清表示,儘管資金市場價格有所上升,但融資市場和資産交易方面都較為平穩,銀行業的儲備資産和流動性覆蓋率充足,能夠應對未來流動性緊張。

  “金融市場價格向企業融資成本傳導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並未發現企業融資成本因金融市場價格抬升而走高。不過,有關部門已經密切關注,並做出適度調整,以保證企業融資成本維持在合理水準內。”劉志清説。

  年初以來,銀監會針對銀行不規範的經營行為加強了監管,理財業務增速放緩,委外投資、同業存單等業務規模有所下降,金融領域的交叉風險得到一定控制。

  劉志清介紹,5月末,銀行理財規模28.4萬億元,環比略有下降;5月同業存單發行規模約1.23萬億元,較此前2萬億元的水準明顯下降。“5月信貸貸款增速較快,表外融資逐漸回歸表內。近期監管政策目的就是引導銀行回歸本源,支持實體企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