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將群眾切實可行的夢想、無法解決的困難與政府、社會、個人的關心精準連接
奉賢圓夢行動已讓近10萬人受益
既解決老百姓“急難愁”,也關注他們“願思盼”,各方合力探索社會善治“最大化”
有一句勵志金句流傳甚廣——“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不過,相比之下上海奉賢的市民要更幸運,他們實現夢想的概率遠遠高於“萬一”。
昨天上午,新一輪“東方美谷、風雨彩虹——圓夢行動在賢城”愛心集市開市。現場共發佈了來自個人、集體的1676個夢想,涵蓋資金幫扶、教育成長、創新創業、文化活動等多種類別。不出1個小時,這些夢想幾乎被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認領一空。
自去年6月這項活動拉開序幕,短短一年時間裏,累計圓市民夢想9000余個,近10萬人已從中獲益。圓夢行動,依靠黨委引領、政府搭臺、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將有夢想的人和有能力助人實現夢想的人連接在一起,覆蓋政府觸角延伸不到的領域,實現老百姓個性化的願望。
與傳統以扶貧濟困對象為主要人群的愛心活動不同,奉賢圓夢行動中除了涉及物質幫扶的內容,還涉及不少市民精神層面的追求——想擁有一張40年前報道過自己事跡的舊報紙、希望家門口建一座社區圖書館、想見一見喜愛的足球明星……從“急難愁”到“願思盼”,市民的需求不斷發生演化,折射出社會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也考驗著執政者精細化社會治理的智慧和社會動員的能量。
在奉賢區委書記莊木弟看來,圓夢行動催生了一種社會治理現代化模式。既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更關注和引導他們説出“願思盼”,將群眾切實可行的夢想、無法解決的困難與政府、社會、個人的關心精準連接,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有助於實現最大化的社會善治。
一年四期愛心集市,説出夢想
4年前,金匯鎮光輝村85後小夥兒孫鵬是寫字樓裏的白領;4年後,他卻站在了中國精品草莓擂臺賽的現場,憑藉他種植的“章姬”品種一舉摘得金獎。從普通上班族到遠近聞名的農場主,是“想種出最好吃的草莓”的夢想成就了他。經由奉賢團區委介紹,孫鵬得到市農科院專家的指導,逐步掌握了種植技術、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專業技能,培育出純天然口感的草莓。
通過區委區政府搭建的現場活動平臺,奉賢形成“春節、兒童節、建黨節、重陽節”一年四期“愛心集市”,讓夢想人大聲説出夢想,也讓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社會各界人士現場感受、參與、聆聽,認領夢想。
奉賢區文明辦主任盛群華告訴記者,在去年舉辦的第一次愛心集市上,一部分夢想被現場認領,剩下來的則通過“圓夢行動互動平臺”網站統一發佈,接受線上認領。“出乎意料的是,1400多個夢想在72小時內全部認領完”。此後,奉賢將該網站作為線上圓夢行動常態化載體,由專人管理,不定期發佈夢想“清單”和實現進展情況。
目前,各鎮、街道、社區、開發區也同步設立圓夢行動“愛心分集市”,通過讓基層幹部兼任“夢想專員”,向老百姓徵集夢想,同時開通圓夢熱線,對報名的夢想進行登記、審核。夢想一旦對外發佈,通常情況下會在30天內被圓夢人認領。對一些無人認領的特殊夢想,由相關部門牽線圓夢或由區慈善基金會、區“圓夢基金”托底兌現。
該基金是奉賢區為幫助更多人實現夢想設立的資金池。成立後先後收到大量來自社會各界人士捐助的善款。此外,當天現場奉賢首次對外發佈圓夢資源供需對接平臺,幫助實現“夢想需求”與“夢想資源”的無縫銜接。多家單位、團隊或個人,以企業物資、文化資源、志願服務等形式加入“圓夢資源庫”,為實現市民夢想提供儲備。下轉◆6版(上接第1版)
政府社會個人合力加速夢想實現
今年年初,四團鎮四團村7組的村民小組長朱芹娟通過圓夢行動提出了一個心願:“除80周歲以上的困難、失能農村老人和60周歲以上困難、失智的農村老人可根據政策享受尿布尿墊贈送項目外,農村仍有大量亟待幫助的老人因條件、名額限制沒有被覆蓋到,誰能幫幫他們?”
夢想發佈後,區民政局立即“舉手”認領了。經過排摸統計,全區60周歲以上失智失能老人共2434名,其中近千人達到政策標準。其餘沒有納入補助範圍的失智失能老人則通過政府財政、社會團體等多方籌資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奉賢著力打造東方美谷,以産城融合作為生態、生活、生産協同發力的重要目標,盤活區域化黨建資源,動員和引導當地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到城市發展中來。據不完全統計,在近一年的圓夢行動中,奉賢共有200余家企業、社會組織成為圓夢人,承擔社會責任,弘揚愛心。
上海艾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奉賢一家從事美粧生産的東方美谷企業。從幫助青村鎮一位重殘婦女重新走上工作崗位開始,艾櫻公司已逐步幫助20余位當地女性實現創業夢。負責人高峰告訴記者,今年年初,公司黨支部首次通過青村鎮黨委認領了下身癱瘓的蘇女士渴望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夢想。“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我們將她吸納進公司的微商創業體系,動動手指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進貨、銷售全流程。”短短一個月時間,蘇女士的第一桶金入賬了,“企業給我安排了專人24小時解答操作上遇到的問題,還幫我介紹了不少客戶。本以為下半生只能和輪椅為伴了,沒想到還能有自己的事業。”
上海禦蒸籠公益協會由奉賢人何勇發起,成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40多名好心人,長期致力於困難家庭助學等愛心活動。去年“七一”圓夢活動現場,協會一口氣認領了78個夢想,對其中一些困難家庭學生建立了長期助學關係。而他們今年的目標則是認領200個夢想。
為個性化多元化的夢想撐起“巨傘”
當天現場,有一位重磅嘉賓也親臨現場認領了夢想,他就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界首位梅花獎得主尚長榮。得知肖塘小學“小梨園”少兒京劇社想得到專業指導,78歲的尚老當場決定,請孩子們定期前往上海市京劇院,接受京劇院專業老師的藝術指導。
在梳理市民夢想的過程中,記者發現,這些五花八門的夢想中,有人滿載著對新生活的憧憬,也有人沉浸于對舊日時光的追憶。
對於奉城鎮蔡家橋村的李桂琴而言,有一個心願在心裏積壓了許多年——她想要一張1973年的《解放日報》,具體日期不詳,上面記載了她挑擔參加沿塘河疏浚工程的事跡,還印了她梳麻花辮的照片。“那時我在青年突擊隊,樣樣都帶頭爭先,人們叫我鐵姑娘。”李桂琴説,雖時過境遷,但依然想通過舊報紙讓孩子們看看自己當年的風采。為了幫助李桂琴實現夢想,本報記者為老人找到了載有她個人事跡和照片的那份老報紙,通過蔡家橋村送到老人家中。
不久前,一位70歲的老阿婆從浙江杭州趕到奉賢。她叫冼妮娜,是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女兒。得知可以實現一個重要的夢想,她選擇了“去奉賢看看”——那個她外祖父錢亦石燃盡生命的地方。1937年錢亦石領導的戰地服務隊來奉賢南橋投身抗日,因過度勞累身患傷寒。司令部批准錢亦石到上海治療,而他為了工作寧願留在南橋鄉村治療,直至南橋淪陷前1小時才被迫離開,最終不幸病逝。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送他的挽幛上寫了“哲人其萎”四個大字。奉賢報社黨支部認領了這個夢想,並帶冼妮娜重走了外祖父當年可能到過的地方。看著日益發展變化的南橋,老人深深感嘆:“時間過得真快”。
金曉燕是奉城鎮的一名夢想專員。過去一年裏,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接聽市民的來電,記錄人們的夢想,並幫助尋找圓夢人。夢想專員告訴記者,許多夢想需要借助各行各界的牽線搭橋和對現有資源的深挖才能實現。大多數情況下,一個夢想實現的背後都有長長一串“圓夢人”,“A託付了B,B聯繫了C,C答應了幫忙。很難説他們誰是真正的圓夢人,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已有上千個不同行業的個人、組織、企業等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參與到圓夢行動中來,認領一個或多個夢想。他們的合力就像一把巨傘,為那些政策覆蓋不到和政策解決不了的特殊人群遮風避雨,為個性化、多元化的夢想心願帶來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