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50新高背後:中盤股悶聲發大財

2017-06-29 08:12:54|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繼滬深300創出半年新高後,昨日 上證50接過了新高秀的“接力棒”,再度刷新了19個月新高。但其實6月以來,上證50指數2.36%的漲幅,明顯跑輸中證100、中證500和中證1000。不僅如此,滬深300成分股中,6月以來漲幅居前的也主要以總市值排名的“第二梯隊”為主。由此,6月中盤股在大盤股的“掩護”下,“悶聲發大財”特徵躍然紙上。雖然進入“一九”分化階段後,行情從最初的“漂亮50”擴散存在一定必然性。但市場人士指出,過度擴散將弱化賺錢效應,預計後市仍由龍頭引領,但資金將進一步向“性價比”較高的中市值股擴散。

  上證50再創19個月新高

  本週一表現強勢並雙雙刷新階段新高後,滬深300和上證50的新高秀進入了競逐狀態。先是週二滬深300以3676.53點刷新2016年1月4日以來的新高,週三就輪到上證50以2560.86點創下2015年11月9日以來的新高。

  與此相對應的是,上證綜指連續兩個交易日試圖突破3200點未果,昨日盤中一度下破120日及5日均線位置,調整態勢不言自明。而深市各主要指數表現更為疲弱, 深證成指和 創業板指低開後幾乎沒有像樣反彈就一路震蕩走低,深市各主要指數紛紛位居核心交易指數跌幅榜前列,其中深證100R、深證300R、創業板綜指、深證成指、深證綜指和深證A指的跌幅都超過了0.80%。

  除了兩市大盤表現疲弱以外,昨日滬深兩市成交額也出現萎縮。據資訊數據,昨日全部AB股合計成交3717.03億元,其中滬市成交1620.81億元,深市成交2096.22億元,紛紛創下6月19日以來的單日成交新低。

  “ 滬指前期反彈縮量未能延續衝關格局,短期均線雖呈上揚形態,但盤中做多力量明顯缺乏量能支持,這對場內投資者信心構成挫傷。”西部證券黃錚指出,中期50日均線與200天線繼續交錯下行死叉,説明市場中期形態尚待修復。此外,伴隨午後市場整理回落,創業板綜指進一步趨弱,中短期均線反壓下的光頭陰線,説明小盤股調整尚未結束。隨後指數的震蕩整理,在熱點單一的市場環境中更易延續,投資者需重點關注滬指短期均線的得失。

  中盤股“悶聲發大財”

  5月以來,上證50指數就憑藉其淩厲漲勢及不斷上演的階段新高秀而備受關注。但其實從6月來看,屢創階段新高的上證50指數月度漲幅僅2.36%,在25個滬深交易所核心交易指數中,僅排名第19位。同期中證100、中證500和中證1000分別上漲了4.20%、4.50%和2.92%,明顯跑贏前者。

  “現階段談上證50是價值洼地顯然也已經是過去時。”華鑫證券 分析師嚴凱文指出,目前近四成上證50標的股價已達到相對合理估值位置(11.5)。目前上證50標的已大部分超出內在價值,處於趨勢投資階段,本質上是抱團防禦,但超額收益有限。

  “藍籌股的優勢在於時間形成的價值,當風險偏好帶來的收益令投資者賺到了‘快錢’,這可能就是需要深思的時刻。”國開證券分析師孫徵表示,藍籌股的交易正重新從PB交易轉回PE交易,投資者在對“漂亮50”的憧憬中,通過推升藍籌股估值的方式賺取“快錢”,回報的來源從企業盈利轉到了風險偏好和情緒。

  整體來看,6月中盤股在大盤股的“掩護”下“悶聲發大財”。這一特徵在滬深300成分股中體現更加明顯,6月以來漲幅超過10%的50隻成分股中,除了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康威視、萬科A和五糧液的總市值排名前50以外,其餘股票的總市值都在1000億元以下。不僅如此,以6月平均漲幅來看,總市值排名前50的成分股平均漲幅僅3.44%,而同期滬深300全部成分股以及滬深300指數的同期漲幅分別為4.77%和4.39%。

  對此,南京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資深策略分析師溫麗君表示:“隨著上證50的不斷上漲,上證50儼然成為了市場估值之錨。資金在上證50估值水準的基礎之上,通過不斷比價尋求性價比更優的績優品種,並且6月成功加入 MSCI指數之後,被納入222隻個股大多數是在滬深300成分股之中。因此,市場更熱衷從其中找尋總體漲幅不大,估值性價比尚可的中盤藍籌股機會,由此也導致市場熱點的進一步擴散,滬深300在6月份的漲幅也明顯比上證50更勝一籌。”

  金百臨諮詢秦洪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認為:“大市值品種股價持續上漲超過業績增速時,部分資金就開始考慮估值壓力,進而轉向一些二、三線藍籌股。目前場記憶體量資金開始追逐一些業績確定、成長性較佳的細分行業龍頭品種,但由於這些龍頭品種大多是市值在1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且大多是滬深300、中證500指數成分股,所以資金的轉向是行情熱點發散、轉移的根本原因。”

  龍頭引領賺錢效應料擴散

  目前來看,行情正在從最初的“漂亮50”逐步進入“一九”分化階段,這恰恰體現在了“漂亮250”的後來居上。但市場人士認為,存量博弈格局決定了熱點將從“漂亮50”向外擴散,但過度擴散將弱化賺錢效應,預計後市仍由龍頭引領,但資金將進一步向“性價比”較高的中市值股擴散。

  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君指出,前期的分化格局在行情的擴散中進一步收斂,績優白馬股趨勢依然延續,而深證300和中證500領漲體現了市值因子由大盤向中小盤的傳遞。在資本市場沿著産業趨勢和改革的方向日漸明朗的過程中,圍繞內生真成長和政策紅利挖掘中期主線,才能在未來到來之前把握住機會。

  不過這種熱點由大市值向中等市值擴散也存在一定限度。“目前依然是存量博弈行情,存量資金仍難以支撐起市場熱點的過度擴散,過度的擴散會弱化市場賺錢效應,進而反而會使得市場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溫麗君表示。

  但秦洪指出,熱點擴散,尤其是細分行業龍頭品種的崛起,也會帶來一定的增量資金。

  “短期看好藍籌股趨勢,但需注意情緒快速釋放過後,進一步推升估值的力量難以延續。”國開證券分析師孫徵建議,關注滬深300中估值合理具備補漲潛力的基建、交運等行業,關注新能源汽車主題、粵港澳大灣主題,關注景氣度較高的蘋果産業鏈、LED及環保行業優質企業。

  “年內白馬抱團的趨勢難以結束。”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認為,但短期隨著市場熱情恢復,可適當增配彈性板塊的配置比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