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和鬱金香“並蒂”阿斯塔納世博會

2017-07-04 06:54:3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上海周開幕,白玉蘭和鬱金香“並蒂”世博緣

  7月3日,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上海周正式拉開帷幕,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們帶來精彩演出,也帶來對阿斯塔納的祝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舞臺上,穿著海派旗袍的江南女子在悠揚的民樂中執扇起舞,她們背後的大螢幕上,一幅煙雨江南的水墨畫緩緩展開……

  7年前,世博盛會在中國上海舉辦。7年後,世博會來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7月3日,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上海周正式拉開帷幕,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們帶來精彩演出,也帶來對阿斯塔納的祝福。

  用音樂聯結兩城世博緣

  阿斯塔納當地時間16點30,上海周開幕式準時在中國館2樓影視廳舉行。四面的墻壁上,南浦大橋、洋山深水港全景、崇明東灘濕地等大幅照片把人們的記憶拉回2010年上海世博會。

  應中國貿促會和上海市貿促會邀請,上海市文廣局代表市政府承擔本次中國國家館日演出和上海周系列演出,該系列演出由上海廣播電視台東方衛視中心導演團隊創作執行。這支團隊自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閉幕式以來,已是第四次承擔世博會相關演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系列文藝演出總製作人張頌華透露,本次演出秉承兩大理念——緊扣“一帶一路”倡議,呼應上海與阿斯塔納的世博情緣。

  上海周開幕式上,多媒體舞蹈《一江春水》借民樂、水墨、旗袍等中國元素向哈薩克斯坦人民展現了上海這座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獨特氣質;女聲獨唱《瑪依拉變奏曲》將一支經典的哈薩克民歌做了全新演繹;帶有鮮明江南韻味的《茉莉花》在極具絲路風情的樂器二胡演來,別有一番風味;而男聲合唱《魅力上海》則帶著海納百川的胸懷為本屆世博會送上美好祝福。

  精心編排讓兩國觀眾共鳴

  晚上20點,上海周專場演出在能源館舉行。大螢幕上,上海市花白玉蘭和哈薩克斯坦的國花鬱金香競相開放,也寓意著上海和阿斯塔納的世博“並蒂”情深。上海周專場演出總導演趙蕾告訴記者:“上海周專場演出的節目選擇,充分考慮了哈薩克斯坦人民和中國人民都能有普遍共鳴的經典元素,讓大家覺得親切又賞心悅目的同時,增加互動性,讓現場更像是老朋友聚會的氛圍,而不是單純看一場演出。”

  整場演出洋溢濃濃的友誼。哈薩克斯坦被譽為“馬背上的民族”,著名鋼琴演奏家吳牧野與青年二胡演奏家陸軼文,將融合東西方經典樂器,演繹一曲熱情奔放的《賽馬》。 哈薩克族青年舞蹈家帕爾哈提和上海歌舞團合作帶來《起舞歡騰》,舞蹈傳遞著遼闊草原上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歌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流行于中、哈兩國與中亞地區的經典民歌。中國哈薩克族歌手塔斯肯·塔比斯汗與來自上海的青年歌唱家劉戀,攜手演繹這首動人的旋律。

  上海體育學院的表演團隊帶來武術與舞蹈《書韻畫意》。揮灑寫意的中國書法、剛柔並濟的太極武術,蘊含著“天地人和”的丹青妙韻,也帶領觀眾感受融合舞蹈與武術的“書韻畫意”。而來自上海的跨界美聲組合“力量之聲”以一曲《我們的上海》,再度唱出這座城市浪漫時尚的魅力。舞蹈《朱鹮》、雜技《單人藝術造型》更是享譽世界舞臺、屢獲國際獎項的精品節目。

  現場,近千人的能源館,台下觀眾被藝術家精彩的演出折服,臺上台下互動歡騰,觀眾在尾聲中揮動中國和哈沙克斯坦的國旗,現場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海派非遺,成了阿斯塔納世博會“網紅”

  上海周上,中國館裏來自上海的非遺展示區域成了最聚人氣的地方。許多哈薩克斯坦觀眾駐足不前,目不轉睛地看著海派面塑、海派剪紙的“出爐”過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短短幾分鐘,一隻憨態可掬的小熊貓經由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海派面塑第三代傳承人湯健之手,活靈活現地捏了出來。一個幸運的哈薩克斯坦小孩得到了它,並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裏。他的父親馬克穆特連連讚嘆:“這真的只是靠麵粉就做出來的嗎?實在太神奇了。”

  海派剪紙藝術大師李守白的女兒李詩憶也帶著傳承自父親的剪紙藝術來到現場。兩個哈薩克斯坦少女拿著剪有旗袍美女的剪紙展示品,用英語問詢:“哪可以學這個?”李詩憶回答:“歡迎你們來上海學習。”她告訴記者:“對海派非遺感到好奇的哈薩克斯坦人很多。因為他們的好奇和熱情,原定一天2小時的非遺展示實際時間是3小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是的,我們很喜歡上海,也期待有機會能去上海看一看。”阿斯塔納的當地青年阿裏這樣説道,也説出了不少哈薩克斯坦人的共同心聲。

  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上海周開幕,白玉蘭和鬱金香“並蒂”世博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