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美育課該怎麼上

2017-07-11 09:08:2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日益更新的教育理念,讓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美育,但如何引導孩子的美育,很多家長摸不著頭腦。

  眼下,“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正在上海博物館熱展。為了讓孩子接受到這份來自大洋彼岸的藝術、歷史熏陶,許多家長不惜帶著孩子在烈日下排三四個小時的長隊。然而,滿心歡喜走入展廳,不少家長和孩子卻不知從何看起,最終跟著人流走馬觀花式地走一圈完成任務的,不在少數。

  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大手牽著小手去博物館參觀展覽,畫面看上去很美,家長的出發點也是好的,或許“被附加了藝術、歷史價值的文物激蕩過、感動過、啟蒙過,未來的日子肯定會有那麼一點兒不同。”

  但殊不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帶孩子去看展覽前,先要思考清楚兩個問題:這個展覽適不適合孩子,以及該如何引導孩子去看展覽。以六七歲的孩子為例,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通常只有20分鐘,一個展覽認真看下來少説要一兩個小時,如果選錯了展覽,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留下“看展覽很累很沒勁”的印象。

  正如博物館教育專家陳曾路所説,美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藝術場館、孩子和家長共同來完成。可惜的是,很多父母自己對藝術、歷史知之甚少,甚至抗拒接觸,卻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帶著他們輾轉于各大藝術展覽。於是,時不時就會碰到一些在展品前抓耳撓腮、被孩子問得一頭霧水的家長。在“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現場,記者看見一個九歲的小女孩在來自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內棺”前認真觀察並提問:“這個木乃伊的臉為什麼是綠色?”一旁的媽媽張望了一下四週開始念展品旁邊的説明:“為了體現與冥界之神俄塞裏斯的聯繫,俄塞裏斯的臉就是綠色的,因為綠色與草木植被以及重生有關。”“那俄塞裏斯是誰?”小女孩追問。媽媽不耐煩地推著她説:“走走,快去看下一個吧。”

  相比孩子,有些家長似乎更需要接受美育的啟蒙。若他們都不投入,又怎樣給孩子樹立榜樣。事實上,“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展出的100件展品雖然縱橫200萬年、橫跨五大洲,涉及人類文明鴻蒙初開以來各個時段、各個地區、各種材質,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很多;但只要下功夫,可切入的維度有很多。比如,大英博物館精選展品中有許多都和動物有關,家長和孩子可就“大英展中的動物世界”展開一場發現之旅。又如,民以食為天,無論何種文明、哪段歷史,都在日常的飲食中隱藏著大量文化的密碼。這次展覽中就有不少物品和人們的飲食有關,“吃貨的進化史”也會是個讓孩子感興趣的好角度。

  如何發現美享受美,喚醒關於美的思考,該學習的,絕不僅僅是孩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