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試點發佈社區平安指數

2017-07-12 13:42:4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上海警方試點發佈社區平安指數 最受小偷歡迎、最安全社區分別在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2017年區域安全指數發佈會現場。警方提供

  今天上午,一場“2017年區域安全指數發佈會”,在閔行區莘光中學舉行。來自閔行區14個街鎮的社區幹部、居民代表以及公安分局刑偵、治安、交通等部門的負責人和民警代表,坐在台下聽主講人解讀上半年各類治安數據指標,其中不少人還拿起手機記錄下PPT上的內容。

  地區真實治安狀況怎麼樣?警方是如何開展工作管理公共安全的?如何使當前的治安狀況與群眾的安全感真正對稱?上海警方正在試點通過一場場貫穿數據碰撞的“安全指數發佈”,向市民做生動翔實的報告。

  群眾的“不安全感”在哪

  哪類案件最影響市民安全感?在近三年的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中,每年“入室盜竊”都是被市民提及最多、“感覺最嚇人”的案件類型。在現場,閔行警方公佈了“2017年上半年入室盜竊發案數最多TOP10的社區和城中村”。從數據來看,三年裏,閔行全區入室盜竊案發數降幅達到39.5%,部分社區最大降幅達到了100%。主持人調侃:“這可能是一張影響房價的榜單”。

  比如,連續三年“上榜”的上海最大社區“上海康城”有超過4.5萬居民,兩年前的半年入室盜竊案發數是58起,“領跑”全區第一,但在今年降到了4起,降幅達90%。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最受小偷歡迎社區榜”。警方提供

  通報不僅發佈數據,也講述應對措施。比如,針對與群眾密切相關的侵財類案件,各種舉措讓市民有了非常直觀的感受:一方面加強打擊,入室盜竊現場勘察率保持100%,全區入室盜竊破案率較去年上升47.6%,平均每天有至少兩名犯罪嫌疑人因為刑科所提供的線索被確認身份,抓獲侵財類案件嫌疑人數佔刑拘人員總數55.3%;另一方面,優化社區管理模式,按照“一村(居)一警”的要求,配足536名社區民警,重點抓牢社區治理力量建設和社區治理基礎建設,提高安全防範等級。

  如何讓安全與安全感更對稱

  發佈會上,一組有趣的數據揭示了閔行部分地區“夜生活”變得冷清了的秘密。地圖上標注的三個街鎮,通過對某點評網站夜宵飯店評論的分析發現,這三個街鎮的夜排檔冷清了不少。進一步深入分析,原來過去這裡娛樂場所不少,淩晨時分,正是夜宵的最佳時間。如今大部分場所關停,連帶著夜宵生意也冷清了。

  但是市民的評價也反映出了對公安此舉的支持,“以前晚上很吵,半夜三更時不時有人喝醉酒鬧事,幾次都是被酒瓶砸碎的聲音驚醒,現在好了,馬路也整潔了,環境也清凈了。”對非法娛樂場所的打擊,讓閔行的夜生活漸漸變得更安全、更健康。

  警方表示,現在市民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是多為零散碎片的,對於地區治安狀況,大家都是通過各自的信息渠道去判斷。與其讓市民猜,不如主動通報。這也是警方試點發佈平安指數的初衷。

  既是排行榜也是問題清單

  通報中,警方還結合警均破案率、萬人發案率等多個指標,首次公佈了閔行安全指數排名前5位的街鎮,古美街道、虹橋鎮、馬橋鎮、莘莊工業區、浦江鎮被評為2017年上半年閔行最安全街鎮。這一指數的出現,既可以衡量地區治安狀況,也對其他區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施加了壓力。

  平安指數的發佈,獲得各村居委書記以及網友的“強勢圍觀”。有網友留言點讚,也有書記在會後特意拉住主持人請教:“這個指數你們是怎麼算出來的,能不能幫我們算算我們第幾?”

  閔行公安分局局長鄭文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舉行安全指數通報會,是希望社區幹部、平安志願者能夠把警方公佈的治安形勢,防範要點運用到綜合治理實際工作,與警方共同紮好平安 “籬笆”。警方也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接受群眾的監督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