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體育培訓班火熱

2017-07-13 13:17:4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孩子的暑期如何度過?家長的選擇讓各類運動培訓班異常火熱

  天再熱,也要讓“沙發土豆”走出家門出身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學生們在外教指導下學習籃球技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孩子們在進行跳水訓練。 均 本報記者 邵劍平 攝 

  “兒子在家不是打遊戲就是看電視,再也不能讓他把暑假時間浪費在無休止的遊戲上。”暑期來臨,徐碩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和同學約好一起打手機線上游戲。“天再熱,也要把他‘趕’出去。”徐碩和兒子同學的父母們約好,給男孩子報了暑期運動培訓班,“與其讓孩子在家當‘沙發土豆’,還不如讓他們出出汗鍛鍊好身體。”

  利用暑期學一項運動技能

  閔行區巔峰網球俱樂部最近非常熱鬧。開設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閔行外國語中學和金都路國際社區的網球夏令營,一個月前就已滿額,近250名學生跟著專業教練練得熱火朝天。

  看著兒子像模像樣的發球姿勢,媽媽陸愛華在一旁説:“暑假不運動,就真沒時間了。”她説,兒子的同學們基本都利用暑期學一項運動技能,網球、羽毛球、擊劍、滑冰和冰球等,孩子們選的項目各有特色。

  過去,游泳是暑假孩子選擇的“第一運動”,足球、羽毛球也很普及。這幾年,隨著體育培訓市場逐步發展,暑期體育夏令營日漸豐富,加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體育運動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很多體育俱樂部每逢暑假就“一席難求”。

  章益豐的女兒今年讀小學三年級,暑假在飛揚冰上運動中心學滑冰。一到夏天,專業冰場就成了孩子們的“避暑勝地”,冰球、基礎滑行和花樣滑冰同時開班。“我們參加的是基礎滑行暑假班,660元一個星期,五次課,每次45分鐘,一個教練帶教7個小朋友。”章益豐説,這個價格比較實惠,“一般兩個星期就能學會,接下來再看要不要報一個花樣滑冰班。”他説,掌握一項運動技能,能讓孩子徹底放鬆,“體育能鍛鍊人,也能讓人更開朗。除了學會一項技能,也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陽光。”

  暑期體育培訓班呈現小班化趨勢,培訓的個性化需求明顯增加。以源深體育中心的暑期學生游泳課程為例,今年一對一、一對二等的小班化、個性化培訓需求明顯上升,佔培訓總數的近五成。

  最好的運動場其實在社區

  暑假剛開始,一場運動會在陸家嘴社區熱鬧舉行。上海市青少年社區運動會浦東新區陸家嘴專場比賽,為青少年社區運動會度身定制的“小鐵人三項”競技項目及各種運動體驗項目,受到學生和家長歡迎,吸引社區內300組家庭報名參賽。

  這些家庭基本都是首次參加這一社區運動會。一些家長和學生表示,運動會豐富的體驗項目和獨具特色的“小鐵人三項”,能增強孩子的體質,也能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自信、不怕困難的品格。更重要的是,運動會還讓家長與孩子有了互動的機會。據了解,今年全市在浦東新區、楊浦、松江等7個區舉辦社區親子運動會,就是希望小手牽大手,讓更多家庭參與其中。

  上海市體育局青少處處長胡紅説:“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走出家門進入運動場?一是要讓運動更方便,二是要取得家長支持。親子運動會就是讓更多孩子就近參加體育運動,以親子方式讓更多家長參與進來,這樣一個家庭就會慢慢養成運動氛圍。”

  家長社區承擔起各自責任

  暑期運動需求旺盛的背後,是理念的轉變。2015年,本市委託上海體育學院出臺《青少年體育健身評估指數》,不僅關注學生體質各項數據、體育成績是否達標,還對所有影響和參與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因素和人群進行評分,量化後得出直觀結論。結果顯示,上海青少年體育在校園體育發展方面,並不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但在課外體育組織、特別是社區和家庭支持方面,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

  上海市體育局巡視員郭蓓認為,讓更多的青少年動起來,除了學校之外,社區和家長也要承擔起各自責任。郭蓓説,在一些歐美國家,青少年體育都有國家標準,對家長、社區、體育聯盟等有明文規定,要求父母扮演諸如教練、隊長、募款者、聯盟管理者、特別助理和體育迷等角色,此外還需定期和教練見面等。標準對社區運動聯盟的人員篩選培訓等也有嚴格規定,並配以完善的問責制,確保各項運動高品質展開。

  今年,是浦東新區林苑小學老師陸志英從事體育教學第19個年頭。她最開心的時刻,是學校場地對外開放時,看到已為人父母的昔日學生,帶著孩子來到母校跑步、踢足球、打籃球,“把體育帶到生活中,成為一個家庭的愛好。這樣的家庭,是健康陽光、充滿生機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