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了 300億免稅品市場引多方角逐

2017-07-14 13:52:55|來源:新華社|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暑期來了出境消費熱了 300億免稅品市場引多方角逐

  暑期已至,出境遊升溫。近期,中國國旅發佈公告稱,旗下子公司中國免稅品集團和控股的日上免稅行(中國)有限公司,分別中標首都機場國際區免稅業務第一標段和第二標段。國內企業加大對免稅品市場的佈局,有助於推動我國的高端消費回流。

  免稅品市場迎來多項政策利好

  近年來,中國的出境遊持續升溫,到2016年已達1.22億人次,穩居世界第一。與出境遊升溫同步的,是境外消費的快速增長,2016年達到1098億美元。

  在出境遊遊客的購物清單中,很重要的一塊是各種免稅商品(免關稅、進口增值稅和消費稅),而這種購買行為大都發生在各種口岸免稅店裏。

  2016年上半年,財政部會同商務部、海關總署等發佈公告,提出在廣州白雲、杭州蕭山、成都雙流等13家機場口岸,以及深圳福田等6個水陸口岸,增設19家進境免稅店。隨後,各大機場陸續開始招標。根據招標結果,中免聯手日上拿下了首都機場,珠海免稅集團中標天津濱海機場,深免集團則中標深圳機場和西安機場。

  “原來多數人是出境時買,增設進境免稅店後,一來可以提供出境時預定、進境時提貨的服務,二來方便遊客根據消費情況,進境時再補貨,起到拉動消費的作用。”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説。

  除了口岸免稅店,海南的離島免稅業務也迎來多項政策利好。2016年,財政部發佈通知,將離島免稅額度從8000元提高至16000元。2017年初,免稅政策再次調整,將鐵路離島旅客納入適用對象範圍。

  這些政策的效用正在逐步顯現。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口美蘭機場免稅店銷售額超10億元,同比增長超30%。

  寡頭競爭格局有助於增強議價能力

  在國內的機場免稅店中,北上廣因為消費能力強,成為各方追逐的熱點。

  從招標結果看,中免+日上的組合是目前的大贏家。除了聯手拿下首都機場,日上免稅行還在上海的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開設免稅店。國信證券的報告認為,中免+日上合計能佔到國內免稅品市場75%以上的份額,形成了寡頭競爭的格局。

  網絡問答社區“知乎”上有一個帖子,問“機場免稅店買什麼東西划算?”答案包括“首都/浦東機場的雅詩蘭黛等美粧産品,價格幾乎全亞洲最低。”曾經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購買過某國際大牌化粧品的上海白領曾小姐説,該品牌的100ML精華面霜,紐約機場要比浦東機場貴100多元。

  為何買部分國際化粧品,國內機場免稅店反倒比國外便宜?“關鍵原因是中國的市場規模大,消費能力強,這有助於國內的免稅店和國際供應商議價。”日上免稅行一位高管告訴記者。

  國信證券研究員曾光表示,很多人擔心寡頭競爭會造成市場壟斷,實際上消費者可以選擇在國內、機場口岸以及境外等不同的消費場景購買商品,價格是其中的核心因素。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國內的免稅運營商可以爭取到更好的進貨價,從而保持終端銷售價格方面的優勢,最大限度吸引遊客在中國口岸消費。I

  免稅品市場吸引高端消費回流

  雖然成長迅速,但國內的免稅品市場規模和境外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財報顯示,2016年中免的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為87.80億元,日上的銷售額在100億元以上。業內人士估算,國內的免稅品市場規模接近300億元,與韓國免稅龍頭樂天一家相當,與世界第一的免稅店集團瑞士Dufry(約550億元)相距甚遠。

  上咨市場諮詢公司高級顧問王月祥表示,從世界範圍看,免稅品市場一般分為口岸(出入境)、離島和市內等多個類別。但從國內的情況看,基本上是機場口岸免稅店佔據主流,離島免稅正在發展,而市內免稅店所佔份額很小。

  2016年下半年,上海最大的市內免稅店經過遷址後重新開業。持中國護照入境的中國旅客(年滿16周歲以上),自入境之日起180天內,可憑護照在市內免稅店購物。不過,據多位消費者現場體驗的結果,市內免稅店不論商品種類還是價格上,還不能和機場免稅店相比。

  曾光認為,未來隨著政策進一步放開,市內免稅店發展前景廣闊。因為機場免稅購物有時間和場地的限制,但在市內免稅店可以更加從容購物,從而與機場免稅店形成良好的互補,共同吸引國內居民的高端消費回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