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黨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2017-07-17 08:54:46|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閔行樣本:黨建引領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為位於合川路上的上海市閔行區虹橋鎮社區黨建服務中心一景。新華網嚴曉瑜 攝

  新華網上海7月13日電(梁鴻儒 嚴曉瑜) 百姓點讚,群眾説好,是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民生的唯一檢驗標準。近年來,上海市閔行區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融入全區大局統籌推進,以黨建服務中心和鄰裡中心為載體,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諸多困惑和難題,社會治理基礎不斷夯實,群眾認同感、安全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黨建引領 鄰裡中心成為群眾一方“樂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虹橋鎮四季源鄰裡中心成了社區居民的好去處。新華網嚴曉瑜 攝

  坐落于閔行區虹橋鎮合川路上的萬源新城,是一個動遷小區。它與周邊的虹橋、河南、河西、上虹等5個居民區,涵蓋近1.2萬戶居民和幾十家大型企業。長期以來,這一片區存在公共服務有效性與可及性不足的“短板”。為此,虹橋鎮探索以“黨建引領”“集聚資源”為抓手,搭建起一個綜合性公共空間——四季源鄰裡中心。

  作為閔行區內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鄰裡中心,四季源鄰裡中心使用面積2600平方米,5層樓裏每一層都是不同的功能空間。這裡既有乒乓室、理髮室、健身室、棋牌室和烘焙室等便民服務設施項目,也提供圖書借閱、期刊閱覽,網上沖浪、親子早教與演藝培訓等各類活動。

  吳鶯華是上海市虹橋鎮社區辦副主任,同時也是虹橋鎮社區管理辦公室的一名社工。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虹橋鎮四季源鄰裡中心的一名黨員志願者。幾乎一有時間,她都前來鄰裡中心“報到”,與社區居民打成一片,了解群眾所需,為群眾提供暖心的服務。而像吳鶯華這樣身影,幾乎活躍在鄰裡中心的每個角落。

  “鄰裡中心的核心理念就是:依託‘區域化黨建’大平臺,整合資源,以 ‘一公里’為服務半徑,以黨員志願者為引領,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 吳鶯華介紹,鄰裡中心作為區域化黨建的公益服務基地,廣泛吸納了區域內的村黨組織、“兩新”黨組織、駐區單位、社會組織、群眾團隊,以及29支社區志願者隊伍多元參與,有效統籌凝聚了各方資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鄰裡中心桌球臺前,常常能看到74歲沈亞琴阿姨的身影,在一幫玩友中,她的桌球技術被人稱讚。新華網嚴曉瑜 攝

  位於三樓的“顯保家維”工作室,在開門的時候常門廳若市。不少社區居民帶著壞了的遙控器、小風扇、收音機等來這裡尋求的幫助,而提供這項服務的負責人就是一位名叫劉顯保的共産黨員。他曾榮獲2016年度優秀共産黨員稱號、上海市勞動模範、全國優秀農民工等榮譽稱號。

  “顯保家維” 工作室每週給會給鄰裡中心內的居民培訓“小家電使用常識”、甚至還為特別困難的家庭免費線路改造。這項便民服務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評。鄰裡中心的老阿姨説:“他們技術好,服務態度也好,也經常不收我們的錢。現在我家裏電器出什麼毛病,都找他們來修,只有他們來修,我才放心!”

  鄰裡中心的好,群眾最有體會。對此同樣有感觸的還有沈亞琴阿姨,74歲的她,如今在鄰裡中心的時間幾乎佔據了生活中的大部分。她最愛中心的桌球項目,每天能打上幾個小時,時間長了,技藝也高了,鄰裡中心的老人中很少有對手。“以前沒什麼地方好去,最多也就是在小區裏轉轉,現在認識很多朋友,每天的心情都很好,這裡像是第二個家。”沈阿姨説。

  “金盃銀盃都不如群眾的口碑。” 萬源新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侯美莉説,作為居民區的基層黨支部,直接服務的對像是居民群眾。開展“兩學一做”,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最終的落腳點都是服務好群眾。“現在,居民群眾們都愛到鄰裡中心來體驗和享受服務,群眾滿意度提升了,我們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也更強了。”

  夯實學做陣地 打造紅色教育“新”地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為金虹橋書記工作室,通過發揮老書記的傳、幫、帶作用,現在這裡已成為虹橋鎮年輕幹部培養的重要陣地。新華網嚴曉瑜 攝

  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落腳點。近年來,閔行區把黨建服務中心作為黨員教育管理的主陣地,堅持將政治功能建設與服務功能建設相結合,在推進紅色陣地建設的同時著力拓展聯繫服務方式,實現了“黨建”工作與“服務”工作的融合推進。

  以虹橋鎮黨建服務中心為例。700多平米的黨建服務中心內裏卻是一個“大天地”,共有包括 “窗口接待室”“黨員議事會”“黨史黨建展示廳”“金虹橋書記工作室”以及“心驛虹橋輔導站”等十二個功能室。截止目前,共有40多個基層黨組織,近2000人次的黨員在黨建服務中心過了組織生活。

  在黨員志願者工作室,一面寫著帶教課程和帶教圖文信息的公示墻讓人印象深刻。這裡同時也是金虹橋書記工作室。新華網在現場看到,十多位來自居村和兩新組織的年輕黨員正在老書記的帶領下進行交流,年輕黨員在會上向老黨員彙報工作、學習和思想情況,現場不時發出陣陣掌聲。

  “工作室共有1名專職書記,是有多年社區工作經驗的老書記。還有5名兼職書記,既有居村的雙十佳班長,也有兩新組織的書記。現在的帶教學員是居村儲備幹部、居村新任黨務幹部,人均一週接受一次帶教培訓,通過開展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頭腦風暴等方式,不斷提升著基層黨務幹部的理論水準和實戰能力。”據中心負責人介紹,這種發揮發揮老書記的傳、幫、帶作用的活動,現已成為虹橋鎮年輕幹部培養的重要陣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為虹橋鎮黨員在黨建服務中心內的黨史黨建展示廳溫習黨史。新華網嚴曉瑜 攝

  此外,區域化黨建也是基層黨建的重要方面。虹橋鎮樓宇經濟發達,兩新黨組織和兩新黨員佔虹橋基層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的比例均達到了50%以上,為更好地服務和凝聚好樓宇裏的年輕黨員,打通聯繫樓宇黨員的最後一公里,虹橋鎮去年在樓宇裏創新建立了心驛虹橋黨建服務站,目前已經成為兩新領域推動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的重要抓手。

  據虹橋鎮黨建服務中心副主任魏岳陽介紹,2016年,虹橋鎮5家心驛虹橋輔導站建成後,成功孵化了12個黨支部,使兩新領域的組織覆蓋率達到93%。現在平均一個站點都配有10個專兼職黨建工作力量,16個兩新黨建網格上共有198人,兩新領域的黨建工作力量不斷配齊配強,全鎮各種活動也通過心驛虹橋得到深入組織和發動,如虹馬、羽毛球比賽、百姓秀等都吸引到兩新黨員的參與。

  “作為運動虹橋的項目之一,大虹橋青年公益馬拉松賽已經是連續第二屆舉辦,吸引到我們40多家區域成員單位、近800名青年黨團員的廣泛參與,很受基層黨員群眾歡迎。”魏岳陽補充道,虹橋鎮面向區域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組織開展的“微虹橋”“文化虹橋”“運動虹橋”等品牌項目,已經形成了片區左右互動、塊區上下聯動、黨委整體推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

  魏岳陽説,虹橋鎮目前已制定了“同一座虹橋”黨建5年行動計劃,圍繞“共同的行動”的目標,樹立了 社區黨校“微黨課”、黨員公益志願、區域化黨建三個黨性實踐“學做”品牌。下一步,虹橋鎮將在區域化黨建引領下,以虹馬、虹羽、百姓秀等為代表的運動虹橋、文化虹橋品牌特色項目,不斷提升黨員群眾的參與度、感受度和社會影響力,將“三建”融合的成果惠及更多群眾,為建設宜居、品質、國際新虹橋保駕護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