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夜未央 鏡頭下的驚艷時光

2017-07-19 08:53:53|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廢墟”夜未央——席子鏡頭下的驚艷時光

  夜晚是白天的反轉,城市的夜晚蘊育了城市的性格。對攝影家席子來説,行走于夜幕下的上海街頭,抓住城市夜晚的瞬間,記錄時光變化中的夜上海,是他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

  日前,一場名為“上海夜裏向”的攝影展在洛克外灘源的協進大樓舉行,席子拿出他多年積累下的無數上海夜景作品,帶領觀眾進行了一次上海老城廂夜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莫幹山路,背景燈火通明的大廈與散亂的自行車,一半是斑斕,一半是瑣碎

  席子,大名席聞雷,平面設計出身,攝影算是半路出家,用他自己的話説,“2007年才用上第一台單反”。拍攝上海風景的攝影師千千萬,愛拍夜景的也為數不少,但席子不愛往外灘、南京路、陸家嘴那些熱門地點跑。這位“廢墟愛好者”整天背著大包小包穿梭在石庫門的弄堂街巷,記錄下無數現在已經拆除的舊城、舊屋,也抓住了大量仍在弄堂裏熱鬧著的市井煙火。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席子式“自拍”

  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故事,席子談起拍攝每張照片的來歷,不經意間就勾起許多有趣的回憶,他也不吝分享這些往事。多年前席子受到加拿大攝影師Greg Girard的啟發,後者拍攝的《PHANTOM SHANGHAI 》令他驚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加拿大攝影師Greg Girard的影集《PHANTOM SHANGHAI》

  一個外國人尚能用如此美妙的手法記錄上海的城市變遷,在弄堂裏土生土長的席子,覺得自己更有責任和義務去做點什麼,於是就有了他的攝影集《上海屋裏廂》。

  有人質疑席子為什麼總拍些“破破爛爛”的東西,也有人罵他:“你知道你拍的照片裏這些生活在弄堂裏的人有多苦嗎?”席子坦言自己也是在弄堂裡長大的,對這個環境裏的生活都具有切身體驗,而後來的年輕人對這些生活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糊,因此他更希望能留住這些歷史瞬間。“不管這些老房子是好還是一般,它們存在了幾十年,留一張影像是我能做的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安慶路的雪景,可遇不可求,老式屋頂留住了積雪之美

  有一次席子去會館碼頭街拍攝,湊巧當天水管爆裂,地面上一片汪洋,卻意外留下一幅美妙倒影。有居民看見席子拿著相機和三腳架,誤以為他是新聞記者,還連聲誇讚:“我們才報修,你們記者就來了,可真快!”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會館碼頭街,一場意外留下的美妙瞬間

  彭澤路的弄堂裏,有現在已經罕見的拱圈門。席子介紹的時候故意問:“知道右下角的木材是做什麼用的嗎?”最後還是他自己揭開謎底:那是被拆除的老虎灶。所謂老虎灶,是過去專門賣熱開水的店舖,隨著生活水準的發展,現在已經被淘汰絕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彭澤路的拱圈門十分別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老虎灶是專門賣熱開水的店舖,現在在上海已經絕跡

  萬春街是靜安區的一條小弄堂,看起來並不起眼。席子透露,這條街上曾經住著中國動畫片的開山宗師——萬籟鳴、萬古蟾兄弟。1940年,萬氏兄弟在上海創作完成了中國也是亞洲第一部有聲動畫長片《鐵扇公主》,他們的代表作《大鬧天宮》更是影響深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萬春街一角

  回顧自己過去的作品,席子説挑不出最滿意的一張。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以系列的形式呈現,“在時間與空間的交叉中記錄變化”。有觀眾指出席子的拍攝風格千篇一律,他承認自己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不過,席子認為形式終究是為內容服務,因此他將拍攝的主題表達方式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他的藝術堅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鐵路新村,墻上的“小兒洗澡”塗鴉與現實相映成趣

  談到今後的拍攝,席子錶示會考慮拓展更多的表達手法,甚至不拘泥于“夜晚”,更多地走向“白天”,去捕捉上海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供圖/席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