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地雷”年年有,今年特別多。隨著2017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季節來臨,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修正業績預告,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出現了劇烈的業績“變臉”行為,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風險。
在今年4月27日發佈的2017年一季報中,貝因美曾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將同比增長,凈利潤將達到2000萬元-500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但到了7月14日,貝因美卻將中報業績預告向下修正為虧損3.5億-3.8億元。修正的原因則是“配方註冊未在預期時間發佈,奶粉新政配方註冊過渡期行業秩序持續混亂,公司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等等。在二級市場股價方面,早在7月11日停牌前一天該公司就巨量跌停,似乎有部分資金“先知先覺”。據統計,2013年以來,貝因美已經在4年裏發生過8次業績“變臉”,成為名副其實的“變臉王”,特別是每年的中報業績預告,竟連續4年無一次估準。
貝因美的情況並非個例。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按照最新公告日期計算,滬深兩市共有2089家上市公司公佈了2017年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105家上市公司發生了業績修正即俗稱“變臉”的情況,在這105家企業中,有超過80家不同程度的向下修正了業績,大幅向下修正甚至由預期盈利轉為大幅虧損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7月13日,青龍管業發佈關於上半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修正後預計的業績為虧損4270萬元-4295萬元。而4月24日,青龍管業在一季度報中還表示,預計今年上半年的股東凈利潤變動區間為914萬元到943萬元,相比于去年同期上半年凈利潤57.19萬元,增長1500%到1550%。這一業績修正公佈後,投資者立即用腳投票,青龍管業頓時遭遇兩個“一字跌停”。7月15日,德豪潤達發佈關於上半年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修正後預計業績虧損6000萬元-7000萬元。而在今年4月28日的一季報中,該公司還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1200萬元-2000萬元。
上市公司層出不窮的業績“變臉”,給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滬深交易所也對此進行了密切的關注。深交所日前向貝因美下發了關注函。(記者 吳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