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滴血驗出真兇 崇明14年前雨夜殺人“懸案”告破
圖説:14年前事發雜貨店 警方供圖
2003年,一部名叫“Cold Case”的美劇開始首播,中文譯作“鐵證懸案”。這是一部以調查陳年舊案為主題的劇集。就在那一年,上海崇明一起雨夜殺人案,因缺少線索成為“懸案”,真兇杳然。
時光如輪,科技日新月異。似有天意,2003年7月14日發的案子,今年7月14日嫌疑人浮出水面。其間,已經隔了整整14年。
7月15日,警方成功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抓獲。 “十四年了,孩子,你終於可以安息了,壞人已經抓到了……”喜訊傳來,被害人母親專門上墳,將破案消息告訴逝去的孩子。手撫墓碑照片中兒子年輕的臉龐,老人淚流滿面。
正義雖然遲到,但並未缺席。
雨夜兇案全局動員
2003年7月14日,暴雨如注。晚上8時許,崇明廟鎮地區發生一起搶劫殺人案,16歲的當地少年小顧在廟鎮南壩地區一家雜貨店門口被殘忍殺害。
警方供圖
案發現場當時屬於崇明合作鎮永樂村永鎮,在北沿公路和鴿籠港路路口的東南處、南壩車站對面。當時案發地周圍多是農田,居住的村民很少。接報後,警方迅速到場開展現場勘查、走訪排摸。
警方了解到,被害人小顧從小父親去世,母親殘疾。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家庭經濟狀況極為困難。慘案發生在本就不幸的家庭,更加牽動著每一位公安民警的心。
崇明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動員全局警力,調動所有可用偵查資源展開調查。2003年的盛夏酷暑裏,偵查員圍繞嫌疑人作案動機、案件性質,以及被害人同學、網友等社會關係、周邊人員等,開展了大規模調查。最初3個月是對重點地區的分區分片地毯式排摸,隨後不斷擴大調查區域,到後來發動全體民警在整個崇明區開展走訪排查。
生物物證成唯一線索
破案攻堅持續了一年多。隨後的10多年裏,警方也一直密切關注案件的線索,始終有專人專崗負責。警方先後排查過的人員,有詳細記錄的就超過萬名。直到今天,翻開當年參加調查的民警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的詳細記錄依然讓人震撼。
受案發當晚暴雨天氣的影響,和當時技術手段的局限,加上案發周邊居民很少,有效線索一直未能找到。唯一的希望,是偵查員在案發現場發現並提取到的一絲犯罪嫌疑人的血跡。在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情況下,刑事技術人員極為不易地從中提取到一枚嫌疑人的生物物證信息,這彌足珍貴的生物物證,為案件偵破留下一線生機。
14年來,案發地區行政管轄已幾經變化,當年參與辦案的民警也換了好幾茬,但崇明警方從未放棄,從未停止過對這枚關鍵生物物證的比對,先後採集了千余名可疑人員血液與之對比,並輸入公安部庫進行網上追逃。
揮汗出擊鎖定真兇
今年7月13日,崇明警方接到市公安局局刑偵總隊的信息:“2003.7.14”搶劫殺人案可能有重大轉機!那枚從犯罪現場提取的生物物證,在浙江平湖市比中了一名男子。消息傳來,警方立即抽調精幹警力,冒著酷暑迅速投入案件核查中。
原來,浙江警方2014年處理了一起打架糾紛,辦案時收集了雙方的身份信息、指紋和生物物證,其中一名王姓男子生物物證入庫後,竟與兇案吻合!
經核實,王某提供的身份信息是偽造,其身份證號碼對應的是一名黃姓安徽籍男子。黃、王兩名男子,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嫌疑人?崇明警方開展了細緻調查,最終發現2010年王某在浙江警方一次清查行動中,也曾被採集身份信息和指紋,通過指紋比對和人像比對,7月14日,崇明警方確定兇案犯罪嫌疑人應是王某。
兇嫌落網告慰逝者
警方對嫌疑人王某在浙江的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摸清了其工作單位和暫住地。同時經過線索梳理,警方獲悉王某前妻趙某和哥哥尚在崇明。為確保萬無一失,爭取下階段審訊、搜查、辨認工作的順利開展,警方分兵三路:第一路前往嫌疑人王某安徽老家開展調查;第二路在崇明對王某的前妻、兄弟等人開展調查;第三路圍繞浙江平湖地區開展對嫌疑人王某的抓捕。
圖説:14年前事發雜貨店周邊環境 警方供圖
7月15日上午,犯罪嫌疑人王某的行蹤鎖定,抓捕組迅速出動。上午10時許,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嘉興市嘉善一鞋包廠內被抓獲。14年逍遙法外,一朝落網成擒,成功抓捕的消息傳回崇明,所有曾經參戰的民警都興奮不已。
王某到案後,心理防線全面崩潰,很快如實供述了當年的作案經過:2003年7月14日晚,由於經濟拮據,他在崇明的暫住地準備了刀、毛巾、圍脖等作案工具,騎自行車前往廟鎮南壩地區預謀搶劫。在躍進雜貨店門口,他正好遇到顧某從店內走出,雙方發生搏鬥,搏鬥中,王某持刀將顧某殺死。
7月21日,王某因涉嫌搶劫殺人被提請檢察院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