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勇:推進建設 進一步豐富郊野公園形態內涵

2017-08-14 08:43:2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尊重自然風貌 堅持生態優先 體現特色特點 注重融合結合 進一步豐富郊野公園形態內涵

  應勇調研強調把郊野公園建成市區後花園市民好去處農村新典範

  今明兩年又有3處郊野公園迎客

  ■嘉北郊野公園定位為近郊休閒型,計劃今年9月試開園

  ■廣富林郊野公園定位為文化遺址型,預計今年年底開園

  ■松南郊野公園定位為濱江生態森林型,預計明年底開園

  申城陸續建成開放的郊野公園,正成為市民親近自然、享受野趣的好去處。近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赴崇明、嘉定、金山、青浦、閔行、松江等區調研郊野公園建設運營情況。應勇指出,推進郊野公園建設,是上海生態之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載體。推進郊野公園建設,要尊重自然風貌、堅持生態優先、體現特色特點、注重融合結合,努力為上海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探索新途徑。

  2012年,上海在全市規劃了21個郊野公園,並確定廊下、青西、長興島、浦江、嘉北、廣富林和松南7個郊野公園先行建設試點。目前,廊下、青西、長興島和浦江4個郊野公園已經開園,嘉北、廣富林、松南3個郊野公園正在抓緊建設,也將陸續開園。近日,應勇冒著高溫察看了這7個郊野公園。每到一處,市領導都詳細了解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情況,實地察看生態建設項目以及遊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還特別關心郊野公園建設對促進農業轉型、農村發展方面的作用。

  在聽取本市郊野公園建設情況彙報並與大家座談交流時,應勇指出,郊野公園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城市公園,它是以郊區農田、自然村落、歷史風貌等現有生態人文資源為基礎,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平臺,在本市郊區關鍵生態節點建設的郊野開放空間,具有保護生態環境資源、展現自然人文風貌、提供都市休閒遊憩空間等功能。近年來,本市郊野公園建設總體進展順利。下一步,要繼續堅持發展方向,用好平臺載體,完善工作機制,按照規劃佈局,有力有序推進建設。相關區要因地制宜,結合資源稟賦,挖掘文化內涵,凸顯特色特點,防止千篇一律。要把郊野公園建成市區的後花園、市民的好去處、農村的新典範,讓遊客待得住、能體驗、可參與、有互動。

  應勇強調,郊野公園建設要注重融合結合,打好“組合拳”。要努力實現“生産生活生態”融合、“農林水”融合、“農旅文”融合;要與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相結合;與建設用地減量化、推進農民集中居住相結合,進一步豐富郊野公園的形態和內涵,著力推動本市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發展一體化邁上新臺階。

  目前本市已開放或在建的7家郊野公園中,廊下郊野公園位於金山廊下鎮區西側,以“農”為特色,打造集“現代農業科技、科普教育、文化體驗、旅遊休閒于一體”的“多功能農場”型郊野公園。青西郊野公園位於青浦區大蓮湖畔,定位為遠郊濕地型郊野公園。長興島郊野公園位於長興島東北部,定位為遠郊生態涵養型郊野公園。浦江郊野公園位於黃浦江東側、大治河以北,定位為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園。嘉北郊野公園位於嘉定新城西北部,定位為近郊休閒型郊野公園,計劃2017年9月試開園。廣富林郊野公園位於廣富林街道西側,定位為文化遺址型郊野公園,預計2017年年底開園。松南郊野公園位於黃浦江上游、車墩鎮南部,定位為濱江生態森林型郊野公園,預計2018年年底開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