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近百所知名中學學生在滬學術辯論

2017-08-15 11:23:1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全國近百所知名中學的400多名學生在滬參加一場考驗腦力的唇槍舌戰——學術辯論,提升學術素養的“鑰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第五屆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總決賽”現場,選手們準備充分,展開激烈辯論。(嚴心供圖)

  查閱學術論文、閱讀機構報告,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與隊友合作開展社會調查,並撰寫論文,還得用流利的英語和對手辯論。昨天,“第五屆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總決賽”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落下帷幕。400多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等全國近百所知名中學的學生,參加了這場考驗腦力的唇槍舌戰。

  學術辯論作為一種獨特的辯論形式,五年前還乏人問津,而眼下正逐漸受到中學生的青睞。業內人士表示,學術辯論或將成為開啟學生批判性思維,提升學術素養的一把“鑰匙”。

  40分鐘的辯論背後,是幾個月的資料準備和社會調查

  這個暑假,人大附中國際課程中心的張宇歌雖收到了美國知名文理學院瓦薩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卻一點也不輕鬆。他以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中國賽區榮譽積分第20名的成績,闖入今年“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總決賽。他的搭檔、上海星河灣雙語學校應屆畢業生遲久遠,已經收到美國三一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6月15日,賽事主辦方公佈了今年決賽的辯題———“總體而言,向亞撒哈拉非洲國家提供國際援助是利大於弊”。上週六開啟的總決賽,要求400多名選手每兩人分為一組,在40分鐘內用英語完成辯論比賽。

  “決賽場上40分鐘,背後其實是兩個月的準備。”從6月到8月,張宇歌和遲久遠查閱了幾十篇英文學術論文,關注了上百篇與辯題相關的新聞報道,還看了厚厚一大摞參考書。張宇歌説,在查閱學術論文的過程中,他和搭檔蒐集到了世界各國對非洲問題的不同看法。

  賽前,他們專門抽出一兩個星期,整理答辯思路、撰寫辯論文章。而比賽場上,幾乎每位辯手的電腦裏都堆滿了各自整理並標注的英文資料,包括自己寫的辯論文章。“剛開始接觸辯論時,我連用中文寫小論文都覺得很困難,更不用説用英語辯論,很多句子都無法流利表達。而現在,不論中文還是英文論文,寫起來已感覺不到太大障礙。”張宇歌説。

  學術辯論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大有裨益

  1993年,復旦大學辯論隊在新加坡贏得國際大專辯論賽總冠軍。那個年代,“舌戰獅城”成為大學生津津樂道的話題,與辯論有關的社團也在大學裏十分活躍。後來,辯論的氛圍在高校校園逐漸淡去。

  實際上,辯論一直風靡美國大學和中學校園。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中國辦公室負責人趙承勇介紹,美國70%至80%的中學有辯論社團,每個週末都有中學生的辯論比賽。全美演講與辯論聯盟在美國的會員數量超過100萬人。

  人大附中畢業生、目前就讀于英國牛津大學的李耀實,是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總決賽冠軍隊成員,也是辯論圈子裏的“大神”。此次,他以裁判員身份亮相賽場。李耀實告訴記者,牛津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生社團正是辯論社,在英國大學,辯論大都具有良好的學生基礎。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中學生喜歡上了辯論。在星河灣雙語學校,辯論受到中學生的歡迎。去年,該校高二年級幾乎一半的學生都參與了辯論比賽;在上海交大附屬中學,辯論社得到全校40多名學生的青睞,該校辯論隊還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孔濟杯”全國中學生華語辯論邀請賽上奪得亞軍;人大附中辯論社是學校年度明星社團,此外,學校還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辯論選修課,講述辯論的基本技巧和辯論方式。

  “不得不承認,國內學生大多以被動學習為主,主動尋求學習渠道和資源的學生還是少數。”趙承勇説,這就造成不少大學生在臨近畢業寫論文時才發現,不知如何查閱文獻資料、總結觀點,這些基本學術能力極大欠缺。

  “全國中學生學術辯論聯賽”屬於“公共辯論”,學術辯論的賽題與時事貼近,核能、轉基因食品、難民政策等話題都會成為辯題,學生必須通過查閱論文文獻等學術資料,來蒐集、整理和支撐論點。

  “學術辯論”的初衷之一,就是提升學生的學術素養。上海交大附中辯論隊指導教師夏衛超説,如今的“綜合素質評價”給高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學會做課題、做研究,還要能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面對專家評委的提問,可以思維靈敏地回答問題。這些能力,都能在參與辯論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