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業披荊斬棘 盡顯中國製造魅力

2017-08-30 14:39:04|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五年,艱苦前行;五年,厚積薄發。鬥志昂揚的中國汽車零部件業,以實幹、實績迎接著“十九大”的到來。

  中國汽車産業正走在由大變強的道路上,儘管前方荊棘滿地,儘管道路縱橫曲折,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在中國汽車産業規模擴張、穩中求進的背後,有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凝聚起來的力量作支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830264879967335

  自主零部件企業強,中國品牌汽車才能強,這是每位中國汽車人的中國夢。五年來,這個夢愈加清晰,越來越近。2012年,全國汽車行業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9341家,當年累計營業收入22267億元,相比上一年增長11.97%。到2016年,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已達12757家,累計營收37202億元,相比上一年增長14.23%。從利潤率來看,2016年汽車零部件行業為7.68%,相比2012年增長0.84個百分點。

  ”十八大”以來,不僅中國汽車産銷總量實現了高速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盈利能力也得到明顯提升。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以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為核心,不斷打破外資企業在關鍵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壟斷地位,中國製造和中國品牌的印記格外鮮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830264880029769

  國際地位與品牌力持續提升

  “不走向全球,就不能引領國內。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想走向世界前列,必須全球化發展。”進入2016年度全球商業領袖人物50人榜單的中國航空汽車系統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桂斌對《中國汽車報》記者説。在中航汽車收購國際知名轉向系統供應商耐世特後,趙桂斌升任耐世特首席執行官,並帶領耐世特實現71%的營收增長。中航汽車因此被國際市場所熟知,中國企業的整合能力、管理能力也得到認可。隨後,中航汽車又順利收購美國瀚得,實現轉向系統、車身附件領域國內外市場的協同發展。

  “十八大”以來,在國際經濟起伏不定,中國經濟逐漸走強的形勢下,中國零部件企業已經完成數十起較大規模的海外並購。世界第二大汽車天窗企業英納法、全球第五大輪胎製造商倍耐力、歐洲最大的輪轂電機公司e-Traction、全球領先的江森自控汽車內飾業務、全球主被動安全領域領先的KSS等,先後被中國企業海納川、中國化工、天海集團、華域汽車、均勝電子納入囊中,並與旗下關聯業務或上下游資源有效整合。

  “每一次並購都是對現有業務全球化發展的延伸,每一次佈局都是對産業鏈的升級。”均勝電子董事長王劍峰的話語,道出了中國汽車零部件通過海外並購實現國際化發展的真經。

  與此同時,一些具備先進技術和投資能力的企業選擇海外建廠。2014年10月,法士特泰國工廠建成投産,現已成為沃爾沃商用車在東南亞市場的首選變速器供應商;今年8月初,福耀玻璃選擇出資30億元,在中國境內成立福耀國際控股公司,以此進行福耀玻璃海外業務的全面整合。隨著國際地位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中國領先的自主零部件企業已經進入整合全球資源的全新國際化發展階段。

  産業政策密集發佈法規、標準得到完善

  “十八大”以來,中國汽車零部件産業政策已經提升至國家層面,尤其是有關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及促進汽車零部件産業健康發展的相關政策。《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于2013年2月發佈,這是國務院首次專門針對內燃機工業發文,將內燃機節能減排提升至國家高度,並提出乘用車發動機等11個領域內燃機節能減排目標和6項重點示範工程。

  柴油機國四排放標準實施從幾經推遲到全面走向國五時代,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減少商用車排放、促産業技術升級的決心,帶動了柴油機及進排氣系統零部件先進技術的提升和普及,車用尿素溶液國家標準、生産技術規範、品質監督管理辦法等規定也相繼推出。

  五年來,汽車零部件産業政策圍繞促進産業健康發展密集發佈。2014年9月,由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徵求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品質的指導意見》,要求破除維修配件渠道壟斷,鼓勵原廠配件企業、生産企業向汽車售後市場提供原廠配件和具有自主商標的獨立售後配件;2015年9月29日,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等8部委聯合製定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正式發佈,為汽車維修保養市場化鋪平道路;2016年1月1日,《缺陷汽車産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正式實施,進一步明確了汽車産品生産者作為召回主體的義務,並增加了對汽車零部件生産者的義務,這也是我國首次將零部件生産者納入汽車召回體系。

  一系列有關汽車産品安全提升的國家標準和規定也相繼實施,包括乘用車輪胎氣壓檢測系統、車內空氣品質標準、兒童安全座椅強制認證等。

  長期以來,中國汽車零部件標準仍以跟隨歐美市場為主,未來我們希望能引領全球市場,在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和充電領域就已經出現突破。

  今年3月,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與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智慧網聯汽車自主創新標準研究基地”,雙方將在智慧網聯汽車共性基礎技術、測試評價及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上進行聯合研究和深度合作,填補國內汽車智慧網聯技術領域的標準空白。

  ■深化供給側改革加速産業結構調整

  “供給側改革不能脫離需求側。”在全國人大代表、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看來,這正是汽車零部件行業加速産業結構調整的關鍵。

  “十八大”以來,汽車零部件企業尤其是多元化大型企業集團,在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實現企業産品結構調整方面有突出表現。譚旭光説:“濰柴不再是一家單純的發動機公司,而是與發動機相關的多元産業集團。”濰柴以創新帶動圍繞“供給側改革”進行戰略部署,實現了在市場低迷後的“V”型反轉,作為千億元規模的多元産業集團,走出了一條從傳統製造業企業向科技創新型集團轉型的發展之路。

  柴油機行業是深化供給側改革、加速産業結構調整最突出的汽車零部件細分市場。在經歷一段突飛猛進後,柴油機行業開始震蕩調整,並於2012年和2015年兩次探底,導致無論市場總量還是行業格局、抑或企業産品佈局都出現調整,並引發企業銷量排名的巨大波動。但在此期間,中國柴油機行業正遵循産業、經濟和技術的三大發展規律前行。

  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魏安力認為,同其他汽車零部件細分行業一樣,柴油機行業的洗牌、結構調整也是在國家倡導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大環境下進行的,産能過剩、資源重復浪費、産品低端化、轉型動力不足等問題正在一一解決。

  五年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與時俱進,緊隨國家相關政策方向和步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究與産業化得到了國家多方面的支持,純電動、混合動力汽車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節能與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在産品結構中的比例開始大幅提升。現階段,陜西法士特傳統商用車變速器業務佔營收比例超過70%,在此基礎上,法士特走上了向“5221”戰略目標邁進的道路,未來傳統機械變速器及國內售後市場銷售收入佔比將調整至50%、智慧化與新能源産品市場銷售收入將升至20%、國際市場銷售收入將升至20%、資本市場和新業態收入將升至10%。

  ■品質意識、危機意識、全球意識、共贏意識得到全面提升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已經深入貫徹到汽車零部件産業的發展中。以創新為引領,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啟了提高品質意識,對標全球先進技術、先進産品的發展新階段;以強烈的危機意識、全球意識,迎接全球市場競爭對手的挑戰,實現全球資源融合與自主研發創新共發展;以共贏意識,加強與産業鏈上游供應商、下游客戶的同步研發和技術儲備,開展新的商業模式,打造利益共同體,實現共贏。

  “十八大”以來,中國汽車零部件實現了“由”量向“質”的轉變。2016年初,工信部發佈《機械工業“十三五”品質管理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國家有關品質規劃的建議,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由此,國家將機械工業企業“品質管理”的目標和要求提升到了新高度。汽車零部件産業是機械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品質提升是中國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長期戰略和目標,是中國品牌汽車走向全球領先地位的最重要一步。

  去年底,一汽解放錫柴黨委書記、廠長錢恒榮獲得“2016中國傑出品質人”榮譽稱號。這是繼2015年獲得“第十五屆全國品質獎”後,錫柴再一次攀上中國品質管理領域的高峰。錢恒榮説:“品質是企業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品質技術標準、品質管理標準、品質工作標準三大品質體系的確立引領錫柴品質提升。同時,生産線自動化改造、智慧化生産也是“十八大”以來錫柴等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重要升級方向。

  五年來,盛瑞自動變速器8AT、法士特液力緩速器、亞太股份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等産品在産業化的過程中向外資品牌發起挑戰。自主零部件企業在汽車電子控制、先進駕駛員輔助技術、發動機及變速器源代碼研發乃至北斗導航市場全面崛起,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實現突破,向世界展現出中國製造的魅力。

  當前,中國汽車零部件體系仍存在不足,關鍵零部件技術領域仍有許多難題有待突破。“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實幹”,相信在自主零部件企業的潛心研發和努力下,我們將以更優異的實幹業績迎接“十九大”,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