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標識産品“松江大米”開鐮

2017-09-05 09:06:4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産品“松江大米”開鐮,市民可提早2個月品嘗新米

  得益於黃浦江源頭水的滋養,“松江大米”具有米粒飽滿、清香、大小均勻、晶瑩透明的特點,米飯柔軟有彈性,食味清淡略甜,很快受到市場的歡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9月5日,滬上唯一的稻米類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産品——“松江大米”開鐮收割,比市郊面上水稻早近2個月。據悉,經過碾米等加工後,“松江大米”將自9月15日起對外銷售,讓市民在國慶前就能嘗到來自黃浦江源頭的優質新大米。

  變“賣稻穀”為“賣大米”

  今年,松江區共安排種植優質稻3.1萬畝,包括9000畝早熟品種和2.2萬畝中晚熟品種,預計將産出1.1萬噸左右松江優質大米。按每畝增收250元計算,松江區糧食家庭農場在不增加生産成本、不承擔市場風險的前提下,總計將增收750萬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今天下午1時許,四名身穿統一工作服的農民駕駛著新型收割機開進稻田,機器剛“吃”進稻稈,稻穀馬上分離出來,順著收割機兩側通道進入機內儲存空間。據介紹,近年來,“松江大米”持續把好三道關:種源關、種植關和加工關。松江區農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優質品種對大米的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近十年來,松江選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松早香一號”“松1018”等一系列水稻優良品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得益於黃浦江源頭水的滋養,“松江大米”具有米粒飽滿、清香、大小均勻、晶瑩透明的特點,米飯柔軟有彈性,食味清淡略甜,很快受到市場的歡迎。2014 年,“松江大米”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

  最近三年,松江區政府將“松江大米”項目納入區政府每年重點工作,明確要求“松江大米”年産規模逐步達到10萬畝,力爭成為市郊地産中高檔優質大米的領跑者。為此,松江區積極鼓勵和引導家庭農場主由“賣稻穀”逐步轉變為“賣大米”,延伸農業産值鏈。截至目前,松江區已擁有2900噸的烘乾能力和兩條進口稻米加工流水線。

  “一家煮飯,滿弄堂香”

  松江的水稻種植歷史,可謂悠久綿長。在廣富林遺址考古中,人們曾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地層中發現原始稻穀顆粒遺存,這表明廣富林的先民當時已開始種植水稻。唐宋以後,松江大米成為歷代朝廷貢品。

  上世紀50年代,松江水稻栽培專家陳永康選育出“老來青”,創造了當時全國水稻單産最高紀錄。由於米質好、口味佳,還帶有香氣,“老來青”成為許多上海市民的美食記憶。此後,松江又陸續引進“寒優湘晴”“蘇香粳1號”等優質大米品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對於松江大米,當地曾有一種説法:“一家煮飯,滿弄堂香。”據説,有人試過把松江新米放到汽車後蓋箱,拿走之後,米香還可以保留三天;放在家中廚房香味更濃,煮飯時有陣陣香氣飄出。品嘗過的市民都知道,“松江大米”煮出來的米飯軟糯、噴香,冷了之後也不會結塊、變硬,燒粥更是一絕。

  黃浦江源頭“水凈、土凈、氣凈”是松江大米好吃的奧秘所在。在泖港鎮黃橋村,浦江之水繞村而行,中生代錢塘江古河道的礦井泉水在這裡冒出泉眼,連片農田成景。據介紹,這邊的土壤耕作層,普遍比常規土層要厚8-10釐米,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礦物質養分多,十分有利於作物生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