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新的産業突破口跳出資源環境依賴,以提高城區品質反哺産業發展生態 長寧産業發展與城市更新協同
8月初,美團點評創始人王興攜集團多位高層從北京南下,與長寧區政府簽署了一份涵蓋多個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今年起,這個國內餐飲O2O(線上到線下)界的“老大哥”,將與長寧區一同探索構建“智慧商圈”“大數據+産業引導基金”“智慧城市配送”體系等新平臺,集團未來的新總部也將落戶虹橋臨空經濟園區。
這樣的選擇並不意外。美團點評中的“點評”,正是在長寧孕育成長的大眾點評。另一方面,長寧區是“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前人種樹,使得去年長寧服務業稅收佔全區稅收比重超過了98%。其中現代服務業稅收比重超過76%,並在過去五年中實現了17.5%的年均增速。
目標成為“國際精品城區”的長寧,正在加速轉型,成為上海航空服務業、“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和時尚創意産業的新高地。
在長寧區區長顧洪輝看來,當可開發的空間資源遇到“天花板”,城區人口老齡化日益突出,只有找到新的産業突破口,才能跳出對資源環境的依賴,走出一條以産業帶動城市更新,以城區活力激發産業潛力的融合發展之路。
三大産業各有來頭
如今上海中心城區的産業發展有一條共識,就是既要有集中度、也要有差異性。集中度,就是走高端産業發展之路,尤其是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差異性,則是各區挖掘自身潛能,服務上海、服務全國的立足之本。
決定差異的正是産業佈局。去年7月,長寧區發佈了上海首部區級層面的産業發展指導目錄。“7+3”的現代服務業佔據了長寧産業發展的絕對主導:航空服務、信息服務、現代商貿、專業服務、金融服務、社會服務和會展旅遊等七大現代服務業分支,涵蓋了區域經濟的重點領域;高新技術、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三大戰略新興産業,則是“十三五”期間長寧新的佈局。
上海60%的航空企業都註冊在長寧,發展航空服務業並不令人意外。同時,長寧信息服務業和現代商貿業的傳統優勢,又為時尚創意、文化創意、數字媒體等産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與二者相比,“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更像是信息服務業和互聯網技術應用在長寧本土融合後,破繭成蝶的新貴。2013年初,迎來而立之年的姚宗場正開啟自己的第三次創業。他創立的國內首個“互聯網+洗滌”服務平臺泰笛洗滌,那時剛剛在長寧區註冊不久,姚宗場既要充當“程式猿”寫代碼、做開發,還要親自擔綱“送洗小哥”,把控每一項服務環節。長寧古北國際社區的外籍居民和虹橋開發區的寫字樓白領,都是泰笛洗滌最早的一批客戶。
隨後不久,長寧區域內的菜管家、易果生鮮等老牌電商和互聯網企業相繼將觸角滲透到百姓生活末梢,如電商界的“老字號”菜管家就開設了“網訂店取+社區直投”模式的線下體驗館,長寧區也相繼開設了30家“智慧微菜場”。作為後來者的泰笛洗滌則加速拓展線下配送領域,開發出鮮花、綠植等新配送業務,公司規模也擴大至1500余人,年繳稅額近3000萬元。
“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成立後,一年來試驗區新增相關企業832戶,同比增長13.8%,産業集聚度、創業活躍度和民生滲入度均明顯提升。産業發展戰略,也同城市更新戰略一起,成為長寧區“十三五”期間兩大重點城區發展戰略。
“五步走”穩紮穩打
“政府懂得企業需求,企業才能更懂城市所需。”區領導説,確定重點産業看似走出關鍵一步,但更關鍵的是根據長寧的區域需求細分産業鏈,使細分産業能在此發揮出最大價值。
長寧將産業發展分為“五步走”,首先就是為三大重點産業分別制定了總體方案,並在《産業指導目錄》中明確劃分“優先發展”、“重點發展”和“關注支持”三大優先級。如航空設計、航空貿易、航空運行等航空服務業中引領性強、産業帶動力足的細分領域,就被設定為優先發展級,今後想要落戶長寧的航空服務類企業,可比照自己在該優先級中的位置,選擇是否在長寧發展。
“選好的更要選對的”,是長寧産業發展一以貫之的策略。那麼,如何識別企業與城區的匹配度?“五步走”中的“第二步”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第三步”分産業制定實施意見、對外公開企業扶持政策,無疑為長寧廣納賢才良將創造了先機。
2015年7月,長寧區率先在全區10個街鎮的17個園區和1家律師事務所累計32處地址開展集中登記地備案,“一址多照”的商事登記改革為諸多從事時尚創意、互聯網技術運用的成長型企業解決了登記地的困擾。一年後的7月,長寧再度發力改革,率先在全市試點“一照多址”,區域內不擾民、無公共安全隱患的“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內資企業增設經營場所時,只需在原有執照上新增地址,無需辦理分支機構新執照。
一晃一年又去,截至今年7月,首批獲頒“一照多址”的互聯網美發企業“南瓜車”已經在長寧開設了6家線下門店,增長速度甚至快於一般的實體美發店。
位於金鐘路981號的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應該是滬上外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中知名度最高的地方。今年5月起,所有來上海工作的境外人士都能在這裡一次辦理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海外人才居住證以及海外人才居留許可,上海1/4外籍人士居住的長寧,也因擁有上海首個區級外國專家局,成為吸引國際總部企業和研發中心落戶的又一因素。
一系列改革舉措的誕生,離不開政府內部形成的共享機制。理順工作機制,將與産業發展有關的部門也變成一條産業鏈,正是長寧産業發展“五步走”中穩紮穩打的第四步。最後一步是成立産業引導基金,也是最需要政府與市場共同打好組合拳的一步。
根據《長寧區産業發展引導基金(母基金)設立方案》,長寧區政府將出資10億元人民幣作為引導基金,圍繞航空服務業、“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時尚創意産業等三大重點産業投資組建“3+X”個子基金,以政府資本撬動招商,以招商撬動更大規模投資,預計未來三大産業的社會投資額最高可達50億元。
與城市更新相輔相成
自今年初長寧區“十三五”規劃提出三大産業發展戰略以來,僅僅過了半年,128家航空服務業重點企業完成全區稅收就同比增長了30%,117家“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重點企業和145家時尚創意重點企業稅收漲幅分別為7%和8.5%。
與此同時,長寧“十三五”期間另一項發展戰略——城市更新戰略,與産業發展有了深刻的交集。
在今年7月發佈的《長寧區建設國際精品城區指標體系》中,跨國公司總部數量、行業領先內資企業數量這些産業發展的關鍵指標與城市慢行步道長度、區域降塵量出現在同一張表格中,52項指標涵蓋了城區功能國際化、街區國際化、文化魅力提升、生態改善、城市精細化管理、公共服務均衡發展等方方面面,可見長寧充分認識到,“産”與“城”密不可分、唇齒相依的紐帶關係。
顧洪輝表示,下一步,長寧區將對三大重點産業的發展做好“加減乘除”管理。“加法”,即提供企業服務,解決“問題清單”;“減法”,即簡政放權,進一步縮短企業最關心的發證週期;“乘法”,則是將制度創新持續鋪開,以信息化手段深化人才引進“單一窗口”、市民辦事“全區通辦、全網通辦”,“讓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除法”,則是區域生態環境的再造。
“城市更新挖掘了城市空間資源,提高了城區品質,進而反哺産業發展的生態,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