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52家企業IPO申請被否

2017-09-15 11:31:57|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今年以來52家企業IPO申請被否 被否率明顯提高

  9月13日,創業板發審委召開2017年第71次、第72次會議,審核7家公司的IPO申請,4家企業遭否決,3家通過。其中,第71次會議審核的3家全部被否。此外,9月11日,森達電氣宣佈撤回IPO申請文件,理由為“公司調整上市計劃”。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有376家企業上會,307家通過,52家未通過,9家暫緩表決,8家取消審核,過會率約為82%。證監會發審委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8成左右的過會率是上發審會後的結果,不少項目在預審階段就主動撤了材料。如果算上這部分企業,過會率不到7成。而持續盈利能力、內控規範、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問題是相關企業不能通過的主要因素。

  3家企業被否

  第71次創業板發審會議引發市場熱議。多位保薦人稱,項目全部折戟這種情況此前尚未有過。IPO發行節奏提速的同時,首發申請通過的比率大大降低,遠低於去年同期的90%比率。

  三家被否的企業分別是珠海市賽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智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世紀恒通科技(300374,診股)股份有限公司。賽緯電子成立於2007年6月,公司主要從事定制化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研發、生産與銷售,是國內知名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生産企業。2014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927萬元、1760萬元、4986萬元、2706萬元。

  智業軟體成立於1997年,從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系統軟體的研發、工程實施及維護服務,目前是國內最大的提供醫療衛生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的開發商之一。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396萬元、2013萬元、4350萬元、185萬元。

  世紀恒通是移動信息服務提供商,從事移動增值業務,屬於增值電信業務範疇,主要客戶為三大電信運營商,最終服務用戶為移動終端消費用戶。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2196萬元、1670萬元、3416萬元、2016萬元。

  此外,9月11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森達電氣公告撤回IPO申請文件。公司産品涵蓋高、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及電氣元件等,各類産品已形成規模化和系列化。2014年至2016年,公司扣非後凈利潤分別為1000萬元、1700萬元、1700萬元。

  森達電氣董秘謝貴運9月13日晚間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撤回IPO申請的主要考量因素是業績壓力,目前凈利潤規模尚小,凈利潤率約為10%。2017年雖然接下一些較大訂單,但業績釋放需要時間。至於何時重啟IPO事宜,謝貴運表示等公司規模做大做強之後再做打算。

  持續盈利能力是關鍵因素

  剖析賽緯電子、智業軟體、世紀恒通被否以及森達電氣主動撤材料的案例可以發現,這四家公司存在一共同特徵,扣非凈利潤規模不足3000萬元。有業內人士表示,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是一個重要門檻。

  不過,證監會發審委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業績規模只是IPO審核的其中一項,凈利潤規模較大在審核時是個加分項,但並非凈利潤未達3000萬元就容易被否,也不是説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就上了“保險”。IPO審核是個系統性工程。

  該人士表示,創業板的審核理念一直未有重大變化。2016年1月1日實施的《關於修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的決定》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一)發行人是依法設立且持續經營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二)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一千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五千萬元。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者為計算依據;(三)最近一期末凈資産不少於二千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四)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三千萬元。

  “以往的過會案例,上創業板的企業凈利潤都遠超1000萬元。凈利潤基數太低,監管層難免擔憂其主營業務是否過於單薄,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但現在各種新經濟、新業態層出不窮,監管層也要與時俱進調整審核理念。相關公司若能證明其可持續盈利能力強,依靠資本市場的力量可以迅速壯大,監管層也不會過分糾結于現狀,只要符合發行條件就可以。”上述人士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創業板的上市標準降低了,而是選拔一批未來有前景的“種子選手”。要夠得上這一標準也是很有難度的。

  “在符合發行條件的前提下,發審委不會糾結于凈利潤規模,但企業必須具備較強的可持續盈利能力。”上述人士表示,如今年3月28日,證監會發審委共審核9家企業的IPO申請,其中8家過會、1家被否。過會企業中,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前兩年扣非後凈利潤都是1000多萬元,杭州園林(300649,診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扣非後凈利潤1400多萬元。

  三大問題成“殺手”

  中國證券報記者對近年來未過會企業進行梳理髮現,主要存在八個方面問題:持續盈利能力、內控規範、信息披露、主體資格、募集資金使用、會計核算和仲介報告瑕疵。其中,前三個問題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如果在這三個方面存在問題,IPO申請基本被否。

  財匯金融大數據統計顯示,持續盈利能力問題是擬上市企業被否最大主因。部分公司上市後不久,營收和凈利潤開始下滑,説明這些公司持續盈利能力不足。擬上市公司如果持續盈利能力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上會時被否的可能性較大。中國證券報記者根據發審會審核結果公告,持續盈利能力問題最受關注,不少企業倒在這一槍口之下,如利泰制藥、昊海生物。

  從財務會計信息來看,盈利能力主要體現在收入結構組成及增減變動、毛利率的構成及各期增減、利潤來源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三個方面。從公司自身經營來看,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內部因素——核心業務、核心技術、主要産品以及其主要産品的用途和原料供應等方面。從公司經營所處環境來看,決定企業持續盈利能力的外部因素——所處行業環境、行業中所處地位、市場空間、公司的競爭特點及産品的銷售情況、主要消費群體等方面。內控規範問題容易被忽視。這類問題涉及管理層未盡職、環保問題、稅務問題等多個方面。因為此類問題被否的企業不在少數。一些容易被忽視“行業普遍性問題”也可能對IPO申請造成致命傷害。聖華曦藥業、西點藥業都倒在這個“缺陷”上。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葛曉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內部控制是一個廣泛的體系。在實質性的控製程序方面,從上而下可以劃分成治理結構、業務流程、會計系統三個不同層次。治理結構是對管理層的制約和分層授權機制,業務流程是業務在部門、崗位、人員之間的流轉過程,會計系統則是財務核算的體系和規則。廣義的理解,內部控制與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緊密相關。

  信息披露方面,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準確性等方面要求越來越嚴。信息披露問題主要表現為披露不清楚、不完整、不準確及存在重大遺漏或誤導性陳述等。復大醫療因在業務批准、資質核準、臨床運用合規及相關業務資質等方面存在説明不清的問題,2015年5月上會時被否。另一個因為信披不全被否的例子是億邦制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