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徐匯區依託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兩大産業集群,發揮科技服務業的核心樞紐作用 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提供動力
今年6月,徐匯區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在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徐匯區區長方世忠介紹了徐匯區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的相關情況,明確將以創新徐匯為引領,依託信息技術、生命健康兩大産業集群,發揮科技服務業的核心樞紐作用,促進科技服務業專業化、聯盟化、規模化、網絡化發展,著力打造對標國際一流、服務國家雙創、運營主體多元的科技服務業特色品牌,努力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提供“徐匯方案”。
空間佈局上,徐匯區將構建“兩極兩帶”———“兩極”是漕河涇信息技術産業創新極和楓林生命健康産業創新極;“兩帶”是徐匯濱江創新創意帶和以軌道交通15號線為串聯的漕河涇—華涇創新創業帶。
同時,實施“三步走”戰略———到今年年底,建立“雙創”示範基地目標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統籌推進“雙創”政策落地實施;到2018年,在科技成果轉化、功能平臺打造、體制機制突破、企業人才引進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基本建成高水準的區域“雙創”示範基地;到2020年,在政府管理服務創新、“雙創”支撐平臺搭建、“雙創”生態培育等方面形成制度模式和經驗,全面建成高水準的區域“雙創”示範基地。
守住稟賦優勢,構建創新生態
徐匯區有著悠久的創新傳統。700年前,黃道婆在這裡革新推廣紡織技術;400年前,徐光啟在這裡從事農政研究、傳播科學思想。徐匯區是近代上海百年科學、百年工業、百年教育以及海派文化的代表性區域,形成了中西合璧、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文化。
目前,徐匯區域內集聚著120多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10余所高等院校,數十家國家級、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外資研發中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7.95%,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8.3件,居全市各區第一。同時,綜合經濟實力在上海中心城區領先,信息技術和生命健康兩大創新産業總産出超過1200億元;去年,以知識産權、檢驗檢測、科技金融為重點的科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39.8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2.3%,高於上海近10個百分點。
此外,徐匯區有著完善的創新生態。60多家眾創空間、150余家知識産權服務機構、近200家科技風投機構和7.5億元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構成了覆蓋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服務體系。同時,徐匯區有被稱作“萬國居住建築博覽群”的衡復風貌區,106位“兩院”院士在此工作或居住,是科創高端人才居住的首選之地。
方世忠表示,在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過程中,徐匯區將在注重守住稟賦優勢的基礎上,繼續構建完善的創新生態。
打造上海最強科技服務業集聚區
新時期新階段,徐匯區要示範什麼?特色和定位在哪?方世忠介紹,徐匯區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區,其定位就是科技服務業。要通過打造上海最強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提供持續的動力和活力。
方世忠説,科技服務業在科技創新中處於核心樞紐位置,能極大地促進創新鏈的融合交互,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專業化、集成化服務。同時,科技服務業位於服務業價值鏈的高端,産業附加值高、輻射帶動作用強,已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的主導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而我國科技服務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此外,科技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産業,有高創新性、高人才性、高外部性等特點,對産業基礎、人才技術、市場環境等都有較高要求,徐匯區在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政府管理和財稅機制率先破題
抓住科技服務業這個“牛鼻子”,徐匯區將聚焦政府服務、政策體系、科技金融、載體空間和品牌氛圍五大領域,著力在六方面率先破題改革。
一是創新政府管理。複製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促進通關便利化。建設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區,打造家門口、指尖上、一體化政務服務。
二是促進成果轉化。推進首批國家知識産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建立科技經紀人制度,構建市場導向成果轉化體系。
三是拓寬融資渠道。探索“科技園區(眾創空間)+企業+政府+銀行”政策性融資服務模式,助力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
四是深化協同創新。突破院所和學科管理限制,支持多方跨界合作,構建若干産業創新中心、創新網絡和産業聯盟,探索發佈科技創新指數。
五是完善財稅機制。轉變財政科技投入管理模式,逐步實現依託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推動普惠稅制政策落地。
六是支持人才發展。試點開展海外人才出入境便利服務和離岸創業基地建設,支持事業單位和企業科研人員雙向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