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開放穩步前行 匯率改革適時推進彭揚

2017-09-26 10:00:14|來源:中國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金融業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專家表示,金融業開放、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減少資本管制應協同推進。同時,應完善與開放金融體系相匹配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有效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

  積極穩妥推動對外開放

  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8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也提出,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對外開放範圍。持續推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對外開放,明確對外開放時間表、路線圖。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與十年前相比,目前外資機構在中國金融業中的佔比仍處於低位。因此,在改革開放新階段,金融業開放仍有很大空間。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從保持經濟增長、防控金融風險和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角度出發,金融業應進一步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助開放。

  “目前各金融子市場的開放呈管道型特點。”上海票據交易所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湯瑩瑋認為,從開放順序看,股票市場開放得較早,債券和外匯市場開放得較晚。從開放程度看,各子市場的開放程度有所差異,債券市場的開放程度最高,股票市場次之,外匯市場相對更低一些。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市場開放的統籌性和協調性不足。在國外,各金融子市場相互聯動,資金可以自由流動,而目前我國的管道式開放割裂了聯動性,也阻礙了整體開放。二是我國金融市場的制度規則和監管安排與國際市場存在一些差異。境外發行人和投資人不熟悉我國的規則,參與市場的便利性不足,影響參與的程度。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發佈的《2017·徑山報告》建議,放開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證券公司和獨資壽險公司;取消對外資銀行股東總資産的要求,取消對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的最低開業年限要求,取消對合資證券公司中方股東必須有一家是證券公司的限制;不再通過牌照數量限制合資壽險公司發展,考慮給予獨資壽險公司新的區域經營牌照,同時加快牌照發放的節奏,便利外資機構開展業務。

  從以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改革發展來看,湯瑩瑋表示,開放的內涵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將境外機構引進來或國內機構走出去。第二個層次是尊重並適應國際市場的規則和慣例,借鑒國際經驗,發展國內金融市場,最終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

  利用匯改時間窗口

  在金融業改革開放中,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一項重要任務。當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進入關鍵階段。中國人民銀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張斌認為,進一步完善人民匯率形成機制,意味著更多地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人民幣匯率,儘量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當下就是較好的時機。從經濟基本面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均有所好轉,經常項目、物價水準和經濟增速的指標都不錯。同時,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使用風險管理工具的意願和操作水準都在提高。貨幣當局應對外匯市場波動的工具更加充裕。

  黃益平也認為,目前是非常好的推進匯率改革的時間窗口。過去貨幣當局不是在抗擊單邊升值預期,就是在努力消除單邊貶值預期。市場穩定下來後,如果不採取改革動作,未來市場的變化很難説,應利用好現在的時間窗口。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呼籲,有關部門應儘快落實“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要求,實現匯率制度由“類爬行釘住”到“浮動”的轉變。

  對於如何實施改革,張斌提出兩個方案。一是採取類似美國、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那樣自由浮動的匯率形成機制,但並不意味著貨幣當局完全放棄外匯市場干預,在極端情況下仍可採取措施;二是採取人民幣寬幅區間浮動的匯率形成機制,主要盯住一籃子貨幣,同時設定年度匯率波動區間。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表示,未來隨著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仍要繼續發揮作用,要建立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框架。微觀層面,要去“宏觀調控功能”,促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把監管重點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後,強化真實性、合規性監管。宏觀層面,要構建資本管制和宏觀審慎管理兩個維度的管理框架,儘快完善政策工具箱,完善宏觀審慎監測評估機制和壓力測試,保留“托賓稅”等資本管制手段。

  審慎監管不可少

  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已成共識,但開放的節奏和順序仍需斟酌。金融業開放既可以帶來效率的改善,也會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防風險成為開放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要主動有序推進金融業開放。”黃益平表示,金融業開放、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減少資本管制“三駕馬車”要協同推進。

  朱民認為,融入世界金融體系要準備好接受世界金融體系的波動。為了更好地預防和防控世界金融體系的波動,要建立宏觀審慎監管體系。

  黃益平認為,擴大金融市場開放不僅可以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技術和規則,促進市場競爭,提升市場效率,強化市場紀律,消除金融風險的痼疾,也有利於分散風險。當然,不能一放了之,要仔細設計金融業開放的路徑和審慎監管的框架。

  此外,應綜合考慮為了防風險而設置的門檻。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馮維江表示,在開放過程中,如果出於維護金融安全、防控金融風險而設置的門檻條件過高,在雙向開放時會産生一些問題。在考慮金融業開放時,一要注意現在的實力和地位,二要注意實力和地位在未來發展中的合理預期。(彭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