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跟寶(1954年—)。供圖 黃跟寶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2017年9月22日,上海微網專訪著名工藝美術大師黃跟寶。黃跟寶,上海市級工藝美術大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的“民間工藝美術家”、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授證的“工藝美術大師”。1996年榮獲“世界巧手錦標賽”冠軍,多次應邀出訪美國、法國和日本等。黃跟寶從事設計、製作微縮藝術三十餘年,努力探索微縮製作藝術的創作。他製作的微縮樂器和微縮明、清傢具工藝、微縮石雕工藝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精密微縮藝術系列”。
黃跟寶製作的“微縮漱芳齋多寶架”。上海市民間藝術博覽會銀獎。供圖 黃跟寶
“微縮”顧名思義就是把原有的作品,嚴格按照比例縮小,用精微的製作手法,使作品在體積上産生巨大的變化,從而給人的視覺也帶來了變化。黃跟寶強調,微縮藝術與其它工藝不同之處,在於保存了作品的功能意識,而讓時空之間發生了變化。這種技術和藝術的結合,體現了“縮龍成寸”的真諦。
黃跟寶製作的“秦琴”。2004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優秀作品獎。供圖 黃跟寶
羅蘭:“一件完美的作品需要靈性和故事,機器雕不出這麼微細的作品。”
微縮藝術則是創作者通過作品表達自己內心的所好、所思、所想,其創作的目的是為了讓作品與大家溝通,讓作品去説話,進而與欣賞者在思想上産生共鳴。從某種程度上講,創作作品其實就是在表達自己。
黃跟寶是上海音樂學院管弦樂係畢業的高材生,曾在江蘇省歌舞團任小提琴手。從管弦樂係畢業的小提琴演奏家,到工藝大師不斷精益求精。黃跟寶説:小提琴演奏形成個人風格,要有得心應手的小提琴,講究的小提琴都是手工精工細作。有些演奏家親自監督製作工藝,有些演奏家自己親自動手上陣。在製作完演奏的小提琴後,用剩餘邊角材料,再製作成微型小提琴,作為工藝品擺設,放在琴房書案一角,很有溫馨氣氛。製作小提琴工藝,有其獨特的內涵和藝術魅力,已經成為學習弦樂的一門衍生課程。
黃跟寶製作的“微型樂器系列”。供圖 黃跟寶
熱愛音樂,通過創作樂器進而創作屬於自己的器樂。用十年時間,製成200多件中西微型樂器,有二胡、三弦、月琴、大阮、琵琶、箏、馬頭琴、冬不拉和艾捷克;還有不常見的古典樂器,有築、瑟、箜篌,編磐;加上西洋樂器、有豎琴、古鋼琴、大中小提琴,且這批樂器全部按1:100比例微縮製成,組合排列成浩浩蕩蕩的古今中外合璧的綜合樂隊。
1989年以來他分別按意大利名琴“斯特拉利瓦利”的1:100、1:225、1:800比例微縮的小提琴三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黃跟寶的微琴以正式演奏琴材為標準,琴把、琴身均採用名貴木材,面板僅25絲,是普通頭髮的1/3,4根琴弦細若遊絲,最細一根僅2.5絲。琴身呈半透明狀的古銅色,琴背為虎斑紋,琴弦穿在芝麻還小的弦軸上,還能演奏出不同標準的音階來。
黃跟寶製作的“揚琴”。長110毫米,寬55毫米。供圖 黃跟寶
黃跟寶在工藝上不懈追求、精益求精,傳播民間藝術和中國傳統文化。
微縮藝術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東方文明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融會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和文化素養,它在世界民間雕刻史上也是獨樹一幟的。黃跟寶製作的微型明清傢具,完全採用當時的工藝結構,嚴格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工藝原貌,具有很高的傳統價值。
黃跟寶的微型傢具採用完完全全的榫卯結構,不用一個釘子、一滴膠水。一個簡單的琴桌,就由20余個零件組成,榫頭小如針頭,一絲不茍。每個部件都可拆卸,像真正的桌子那樣製作而成。手指輕輕的撫之,平整光滑,棱角處也盡顯中國傢具的圓潤和大氣。
黃跟寶製作的小案的榫卯。供圖 黃跟寶
黃跟寶説:“做微縮工藝需要工匠精神,要照規矩做。特別是明清傢具的製作,要尊重特定的歷史環境,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從工藝上進行創造。中國的傢具其實體現著中國傳統的文化禮儀,中國的傢具都是圓角,體現古人的含蓄、和諧、謙遜有禮。”古代沒有釘子,古人就很智慧的發明榫卯,凸為榫,凹為卯,在一凸一凹之間,一轉一合之際,連接得天衣無縫。而無數榫卯組合在一起,整體就會實現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極富延展力。
為了更好展現古人的傢具和家居藝術,黃跟寶查閱資料、調研、悉心鑽研,古人的每一個細節都仔細研磨,先後製作了客廳、書房、臥室、客房等數套微型傢具作品,頗受歡迎。
黃跟寶製作的“文案”。供圖 黃跟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微縮創作所用的工具一般是金屬製成的刀具,然後在不同材質上進行精雕細琢。雕到細微處再輔以放大鏡,將細節的地方再處理好。以小見細、以細見精、以精見美是微雕區別於其它門類雕刻藝術的一個顯著特徵。
黃跟寶説:要達到“型”變“神”不變,首先就必須在原汁原味的工藝基礎上,運用精細的工藝技術來還原當時的工藝、美學風格。這就需要對大量的傳統工具進行改制,把原來的鋸、铇、鑿、錛、錐等傳統工具縮微成微型工具。再用它來製作微縮作品。
為適應微縮藝術作品的製作需要,對雕刻刀具的磨制和工具進行了近百次的改革和創新,創新了數十種刀具,進而對各種材質的研磨、打光和油漆等加工工藝有深刻的研究。
黃跟寶製作的“上海木雕竹刻廳”。供圖 黃跟寶
黃跟寶強調創作時手上的力度極為重要。雕刻時的手勁,用"緊而不僵,松而不懈"來形容最為貼切,有點像中國武術中的柔勁兒,也有點像拉琴一樣,看似很用力但卻不能有慣性。這就需要創作者要排除一切雜念,以意領氣,氣與心和,心與臂和,只有這樣,刻刀才能提按頓挫于這方寸之間。創作者心有成竹,才能在時間更迭、季節轉換間沉積心靈,達到人與刻刀融為一體的境界。
黃跟寶的微雕作品“薄意雕”。供圖 黃跟寶
黃跟寶説:“一個人一生中找到一個自己認為很理想的路走下去,這是最幸福的!”
除了微縮作品,黃跟寶還精心創作微雕、壽山薄意雕等各種題材的作品。他的微刻作品“清明上河圖”長僅20釐米,畫上近千人物各具形態,栩栩如生。將國畫的筆墨韻味融入到微雕中,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無所不及,刀筆相融,紋理與畫面交織,方寸間大觀盡顯。他的微雕花薰爐大小僅如一顆白果,爐上蟠虬著三條玉龍、十八個玉環,爐上玉環,環環相扣,玉環之間的空隙間不容針。
黃跟寶的微雕作品“花熏爐”。供圖 黃跟寶
黃跟寶對自己的微縮和微雕藝術非常自豪,他覺得這是值得花一輩子追逐的事業。但是,黃跟寶也有他的擔心。他説:“民間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問題,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他説他希望這門技藝能得到傳承,希望熱愛的人真正參與進來。
社會的安定,使藝術園地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盛世的“收藏熱”又使工藝美術的製作升高了溫度;世界各國對中華民族工藝的熱愛,更使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希望在這樣的環境下,傳統工藝美術能走得更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