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灘歸羽 蘆花輕淺處 飛鳥相與還

2017-10-11 10:25:4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98 | 東灘歸羽 蘆花輕淺處 飛鳥相與還

  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崇明島最東端,1998年成立,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在新生河口沙洲濕地保育、亞太區域遷移鳥類保護和履行國際濕地公約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吸引著全球研究鳥類及濕地生態系統的專家學者的目光,是國內外鳥類學和生態學研究的熱點區域之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説:秋日東灘,泛黃蘆葦隨風搖曳,偶有白鷺翻飛,時有鳥鳴陣陣。黎軍 周馨拍攝

  如果你看到過數千隻黑腹濱鷸在浩瀚無垠的灘塗,忽而齊齊盤旋,忽而靜靜落下,你一定會愛上這片灘、這群鳥。如果你聽説過“濕地衛士”阻擊互花米草的故事,或者捕鳥人被“收編”為護鳥人的傳説,你一定會感動於人類守護“鳥類天堂”的決心。

  在崇明,有著一片241.55平方公里的廣闊灘塗——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過境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歇地以及越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更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一站。290種鳥曾在此出沒,每年近100萬隻遷徙水鳥在此棲息或過境,補充在旅途中損失的能量。

  昨天起,曾榮登“中國十大最美濕地場館”榜首的東灘鳥類科普教育基地“一線四館”正式閉館修繕,明年重開後或將更具科學性。而一個生態科研基地也正在規劃中,力爭使東灘成為國內甚至國際鳥類研究和保護的區域性高地。

  基地免費開放

  開啟濕地課堂

  秋日東灘,泛黃蘆葦隨風搖曳,綿延千米的木棧道若隱若現。遠處,偶有白鷺翻飛,時有鳥鳴陣陣。走上大堤,用高倍望遠鏡遠眺灘塗,已有越冬的鳥群飛臨,三四千隻黑腹濱鷸在灘塗上閒庭信步尋找美餐,讓人恨不得停駐在這廣袤凈土上,讓時間停歇,與飛鳥為伴。

  工作人員介紹,這裡曾經記錄到的鳥類多達290種,國家一級保護的鳥類有東方白鸛、黑鸛、白頭鶴、白尾海雕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5種,如黑臉琵鷺、小天鵝、灰鶴、鴛鴦、小杓鷸、小青腳鷸等。

  木棧道連接的四座木結構科普展館,以茅草鋪頂,低調隱身於蘆葦蕩中,用現代化科技演繹“濕地課堂”。一號館“生命之源”,利用多媒體、球形投影、動畫投影等展示水、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二號館“生命驛站”的室外寬闊平臺上,可以遠眺灘塗美景,尋覓野鳥蹤影。三號館“生命之旅”內含3D影院,向遊客講述候鳥遷徙的艱辛歷程。四號館“生命印象”是標本館,展示東灘常見的鳥類標本250多種及實時大氣觀測數據。

  “一線四館”曲徑通幽,但免費開放7年,木棧道已有多處破損,不得不在今年國慶長假後“閉館謝客”。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沈帥介紹,科普基地建成後共免費接待全國各地參觀人員近90萬人次,開展了數百次科普教育專項活動。“雖然每年都對設施和設備進行維護,但部分棧道面板被反復踩踏,出現腐蝕、破損,局部還有鬆動。經第三方機構檢測,需要更新。此外,四個展館也需保養。”沈帥表示。

  修繕更新後的科普基地,將更具科學性和藝術性。沈帥透露,目前正與設計單位共同研究和規劃場館的升級,今後3D影院的片子也許會更精緻細膩,其餘展館的布展和陳列方式,也可能增添與遊客的趣味互動。

  引種互花米草

  無奈瘋狂入侵

  雖然“一線四館”具備各種現代化的展示手段,但與別的博物館相比,仍屬質樸。這也透露出保護區始終堅持的“高冷”定位——這裡並不希望被當作一處旅遊景點,更希望以“自然保護區”的姿態呈現,為鳥兒打造一處人跡稀少、生物多樣性卻極為豐富的“樂園”。

  在這裡,一切“以鳥為先”。最著名的,當屬人類治理互花米草的故事。互花米草原産于美國東海岸,耐鹽耐鹼。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在東灘引種,原本期望它促淤固灘,不料它如一柄“雙刃劍”,快速侵佔了保護區的實驗區、緩衝區和小部分核心區,蘆葦、海三棱藨草、藨草等本地植物節節敗退,直至將地盤“拱手讓出”。這種草,根系密密匝匝,讓底棲生物毫無生存空間,而鋒利的草葉,也讓鳥兒沒法站立,嚴重影響鳥類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地面積。

  東灘的自然寧靜被打破,“濕地衛士”們開始了一場持續10餘年之久的“人草大戰”。2006年起,東灘保護區聯合市有關部門和高校,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技術研究,2010年起著力實施互花米草生態治理示範項目。2013年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互花米草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項目》開始實施。

  保護區辦公室主任李梓榕介紹,對互花米草的控制與治理,採用了“圍、割、淹、曬、調、種”六大措施。即先築圍堰,將互花米草隔離,割除水面上的部分,“淹死”水面下的部分。再抽水進行曬地,確保其徹底死亡。此後根據不同季節鳥類需求進行調蓄水,促進本土植物回歸,遏制互花米草“捲土重來”。

  十年人草大戰

  一朝百鳥歸來

  幾年來,保護區員工們辛勤勞作,修大堤、築涵閘、控米草、營漫灘、建島嶼、種海水稻、恢復海三棱藨草,如今已形成13280畝環境相對封閉、水位可調控管理的水鳥棲息地優化區,建成26.9千米長的圍堤、4座涵閘和1座崇明最大的出水閘——東旺沙水閘,開挖了近百千米的河道、潮溝,滅除近2萬畝互花米草,恢復了3000多畝的海三棱藨草及海水稻,營建了3萬多畝的水鳥棲息地。

  漸漸地,大批鳥兒“重歸故里”。春秋季,大量鸻鷸類水鳥在此停歇,冬季則有越冬雁鴨類在此夜宿。示範區內,蘆葦挺立,藨草茁壯,碧水如鏡,成群的斑嘴鴨、綠頭鴨在水中悠遊,在蘆叢中棲息。鸕鶿在堤埂上拍打著翅膀,而白琵鷺、黑臉琵鷺則晃動著扁平碩大的嘴巴,在水中覓食……

  今年5月19日,示範區內竟出現了2隻彩鹮,這也是繼1863年以來,上海時隔150多年再次發現彩鹮。鳥兒回歸的背後,凝聚著無數東灘人的心血。

  打造科研基地

  守護鳥類天堂

  百鳥歸來的同時,保護區也將加強管理、守護鳥類天堂,視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保護區共設5個管護站,每個站點有4名協管員,負責巡視、保護鳥類,護鳥人要倒班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察。同時,這裡還有一支執法隊伍,每天沿著灘塗步行數公里,觀察記錄鳥情,對非法捕獵行為進行執法。

  將抓鳥人金偉國“收編”為護鳥人的故事,被很多人津津樂道,其中彰顯著管理者們的智慧。作為土生土長的崇明人,老金從七八歲起,就跟著父親抓鳥,會模倣三十多種鳥類的叫聲。只要拉一張網,在網下放些假鳥,再學幾聲鳥叫,就會有蠢萌的鳥兒“自投羅網”,戰績好時一天可以抓幾百隻鳥換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説:十年人草大戰一朝百鳥歸來。黎軍 周馨拍攝

  保護區成立後,一方面對非法捕鳥進行嚴厲的打擊,一方面又“收編”了一些身懷絕技的捕鳥人,輔助科研機構或高校進行鳥類環志工作(為鳥套上腳圈記錄軌跡),老金便被正式聘為東灘專職協管員。就在今年9月,由東灘環志的U04、J74、J62三隻大濱鷸,分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溫納姆和布裏斯班摩頓灣被鳥友目擊,對於研究鳥類的遷徙規律意義非凡。

  今後,對於鳥類的保護和救助,東灘還會更上一個臺階。今年,發改委已批復同意東灘保護區建造東灘科研基地,一個“鳥類醫院”有望設立,用專業設備和人員來救助長途飛行中受傷的鳥類。“我們希望建造一個國際鳥類學研究交流的平臺,把東灘打造成國內甚至國際鳥類研究的區域性高地,集聚國際頂尖科研人員,直至成為高水準的世界級自然保護區。”沈帥如此展望。

  候鳥飛越萬里,只為生命的繁衍;人類駐紮灘塗,只為生命的守望。(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

  導覽:

  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址:崇明東灘東旺大道 電話:021-5947155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