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大講壇聚焦智慧音樂

2017-10-23 14:17:04|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機器能替代貝多芬嗎? 上海科普大講壇聚焦智慧音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夏光宇博士笛簫即興演奏

  距今數千年前,音樂就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它反映著人類的生活情感,並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豐富。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給音樂注入了許多新元素,逐漸改變了人們編寫、表演、製作乃至欣賞音樂的方式。目前,人工智能在音樂應用方面的積極嘗試和突破性進展令人驚嘆,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類演奏音樂這一議題正越來越多地被所人們關注。

  今天,“上海科普大講壇·東方藝術中心——科學與藝術”系列活動之“機器能替代貝多芬嗎?智慧音樂的前世與今生”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行。此次活動邀請到上海紐約大學夏光宇博士分享了智慧音樂的前世今生。

  夏光宇博士自幼學習笛簫,在赴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機器學習博士學位前,他曾是一名擁有17年經驗的專業笛簫演奏家。興趣與專業的結合讓夏博士對智慧音樂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夏光宇認為:智慧音樂可以看作是計算機與音樂通過機器實現理性與感性的交叉。人與音樂的交互包括聆聽、演奏、創作三部分,對應到智慧音樂,便産生了智慧音樂的三大用武之地——機器聽覺、智慧作曲和自動伴奏。他通過淺顯生動的舉例具體闡述了這三種技術的工作原理,並展示了他目前研究的最新進展。在現場,還為大家奉上了精彩的笛簫即興演奏,獲得觀眾們的陣陣掌聲和讚嘆。

  據悉,上海科技館攜手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共同舉辦“上海科普大講壇·東方藝術中心——科學與藝術”系列活動。活動共計12期,形式包括科普講座和科學工作坊。科普講座將邀請重量級科學家和藝術家同臺,通過整合科研院院士、高校學者、音樂家、建築師等各界優質資源和跨領域的專家們集聚,展開不同學科間的對話,碰撞出知識的火花。科學工作坊將邀請經驗豐富的演員、舞蹈家、燈光師等藝術工作者,通過現場演示,讓觀眾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親身體驗藝術中的科學原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