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最後一公里”接受“綠色包裝”。

2017-10-25 11:19:56|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試試看:把快遞箱能變成“綠色能量”,最後成為西北荒漠的真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我用過1號店的快遞箱回收服務,讓快遞員把快遞箱帶走,就能獲得積分,累計積分後可以兌換商品。”白領陳曉雲告訴記者,她還注意到1號店有時送來的快遞箱印著品牌商戶的Logo,而不是平臺的Logo:“説明是重復使用的,我覺得挺好,很環保。”

  但陳曉雲也注意到,並非每一次快遞員都主動提出將快遞箱帶回去,或者有時她不得不收下快遞箱:“比如我不在家,請物業人員代收,留下來的箱子就只能自己處理了。”

  業內人士指出,電商和快遞企業實踐“綠色快遞”的積極性在增加。在快遞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回收可再利用的包裝是“綠色快遞”的重要內容。提供相應服務的企業也不少,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快遞員和消費者的積極性不高。

  “送貨上門再把包裝盒送回倉庫,太麻煩了呀。”一名快遞員直言,他們的收入與配送量直接掛鉤,如果要回收包裝箱,意味著要等消費者拆包,然後再把紙箱折疊起來帶回配送站。且不説帶著紙箱行動麻煩,僅等候消費者拆包也要花上不少時間。“有些平臺對(回收紙箱的)消費者有獎勵,但對我們沒有獎勵,所以做的人不多。”

  另一家上海本地的生鮮電商負責人告訴記者,並非所有的消費者都接受循環包裝:“我們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兩個包裝選項,一個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冷鏈包裝,一個是一次性使用的冷凍包裝。從企業的角度説,當然希望消費者選用循環包裝,可大部分消費者選的還是一次性包裝。”這名負責人透露,他們曾醞釀對一次性收費,用價格杠桿引導消費者選擇,但最終未實施:“行業競爭太激烈,其他平臺都不收費,我們怎麼敢收費?”

  京東、蘇寧易購、菜鳥網絡的相關人士也坦言,在他們提供的循環利用快遞箱服務中,自提點的消費者參與度更高。這些消費者在自提點拆包取走訂購的商品後,比較願意把包裝留下來,供他們回收再利用。

  面對以上現狀,用什麼辦法提高快遞員和消費者的積極性呢?

  國家快遞業綠色發展産學研協同創新基地負責人朱磊認為,“綠色包裝”最終能降低企業成本,不僅能取得社會效益,也能取得經濟效益,所以要讓企業自發去做這件事。快遞員作為企業的員工,只要企業有了積極性,那麼可以通過合適的薪酬制度鼓勵快遞員參與快遞箱的回收利用。

  在消費者的態度上,菜鳥網絡副總裁史苗認為要用正向激勵。一方面,可以用積分等手段鼓勵消費者交回快遞包裝。另一方面,也能引入一些小遊戲,增加用戶的積極性。比如,菜鳥網絡聯合支付寶的公益項目“螞蟻森林”,將消費者選擇“綠色包裹”的行為與“螞蟻森林”中的能量儲備打通,消費者收到標有“綠色包裹”的快遞後,能夠獲得“綠色能量”,將這一虛擬能量累積達到一定條件後,菜鳥將與公益組織一起,為消費者在西北荒漠區種下一棵棵真樹。很多消費者受此鼓舞,選擇“綠色包裹”的積極性就高了。史苗透露説,今年才啟動的“綠色包裹”已經累計發出500萬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