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工博會 感受"智慧智造"進行時

2017-11-08 09:13:5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人工智能,助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升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説:科技讓一個人也能打乒乓球。記者 陳夢澤攝(下同)

  世界第一塊用於智慧手機的人工智能專用晶片、勇奪全球人臉識別測試四項世界第一的演算法及應用、堅持做原創技術的深度學習平臺……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今天在滬舉行,首次設立的“AI人工智能”專區人氣火爆,新銳企業“曬”出自己的頂尖技術,充分展現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多項成功案例。

  美、德等傳統製造業強國不斷發力智慧製造,中國製造該如何接招,又該如何憑藉人工智能走向中國創造?不少參展商自信地表示,人工智能+中國製造是絕配。

  想把"阿爾法狗"裝進口袋

  最近幾個月,一種應用在手機中的智慧晶片引發廣泛關注。本屆工博會上,上海寒武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出盡風頭,它被搭載進華為最新發佈的手機MATE 10里,這也是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作為在智慧手機中專門為深度學習定制的模組,NPU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令人吃驚。比如,在圖片識別任務中,NPU每分鐘可以識別2005張,CPU每分鐘為95張。

  簡單説,人工智能晶片將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寒武紀公司負責人這樣描述未來的應用:如果能讓人工智能晶片計算效率提高一萬倍,而功耗降低一萬倍,意味著可以把AlphaGo放到手機裏,讓手機幫助用戶做各種事情,甚至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學習,真正實現強大的智慧。

  昨天,寒武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天石描述了未來三年的路線規劃圖:3年後佔有中國智慧晶片市場30%的份額,並進入全世界10億台以上的智慧終端設備,使用範圍覆蓋圖像識別、安防監控、智慧駕駛、無人機、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重點應用領域。

  美國等國家在人工智能演算法上底蘊深厚,而在智慧晶片方面,中國企業和國際同行站在了相同的起跑線上。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説:人臉識別

  “有觸覺的應用”改變生活

  對消費者而言,人工智能最大的魅力是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本土高科技公司——上海傅利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屆工博會上推出Fourier X1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主要針對下半身癱瘓的患者,幫助他們坐、站、行走、上下樓梯等。

  看上去,外骨骼機器人就像一件可穿戴的“盔甲”,各個部位藏了19個不同的感測器和11個分佈式CPU模組,能夠“感知”患者在步行中的變化,“思考”患者的意圖並通過電機幫助患者“執行”步行動作,通俗來講就是使得機器人擁有了“觸覺”。同時,機構上還設計了直觀的指示燈,可以看到患者的力量變化。據展商介紹,商業化後,外骨骼機器人價格將為國外同類産品的1/3。隨著機器人製造技術和智慧技術的不斷改進與發展,智慧化的康復治療會越來越廣泛。

  本屆工博會展示了許多切合大眾需求、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人工智能應用。比如,在公共安全方面,商湯科技的SenseFace人臉布控可以分析哪些是可疑人員,哪些人是VIP,還可以將人的軌跡復原。

  國內首個鞋履定制智慧平臺“鞋魔方”帶來的腳型3D掃描器很貼心,它能對客戶的足部三維掃描,全自動生成足型參數報告,從而快速和精確地生産定制出適合客戶腳型特徵的鞋子。“鞋魔方”還運用人工智能協助設計師根據最新流行元素設計時尚美鞋。

  智慧工廠讓數據“説話”

  其實,除了人工智能專區,工博會上展現的中國製造都或多或少有人工智能的影子。過去,人工智能更注重機器如何模倣人的智慧,而現在,電子商務、交通、醫療、物流等都能作為一個系統,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智慧化運行。

  參觀工博會上的“智慧工廠”,最大的感受是生産線上流淌的不僅僅是原材料、産品,還有很多數據。不少展商開始採用智慧終端設備採集數據,並聚合到一個大的數據平臺上,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挖掘,最後讓數據“説話”,分析出哪種配方最好、哪種參數最好。

  滑鼠智慧製造生産線展示了從手機APP下單到自動排産、到成品製作完成、配送到客戶手中的整個流程;相框個性化定制示範産線,將業務流程與生産過程打通,實時收集數據,實現設備和能源的監控與可視化管理。而生産現場大量需要監管的部分都交給了物聯網,如品質監督、工藝檢驗等。不少展商負責人均表示,基於人工智能的“智慧製造”將成為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關鍵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