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物流戰:智慧分揀成“標配”

2017-11-09 10:38:3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今年雙11物流戰:智慧分揀、綠色快遞成“標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百世店加機器人倉內,工作人員盯著電腦。 新民晚報記者 金志剛攝(下同)

  雙11近在眼前,對各快遞企業來説,又將迎來一次“大考”。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快遞企業,看他們全力備戰雙11的情景。總的來説,今年雙11的物流戰中,智慧分揀和綠色快遞已經成為行業“標準”,這也將使得消費者的雙11包裹變得更快捷、更環保。

  機器人“馱著”貨架找人

  在普陀區普洛斯西北物流園的百世店加機器人倉內,以往揀貨員奔走、尋找貨物的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自動去尋找貨架,然後把貨架搬到揀貨員的面前。12台機器人穿梭自如,會自動規劃最近線路,也會相互避讓。

據介紹,百世雲倉使用的智慧化倉儲機器人,顛覆了傳統倉庫“人找貨、人找貨架“的陳舊模式,實現“貨找人、貨架找人”。機器人在接收訂單後,通過百世智慧系統選取的最優路線駛向存放貨品的貨架,並將其從巨大的倉儲區搬運至員工配貨區。配貨員只要等貨架被搬到面前,從電腦提示的貨位上取下所需商品即可,全程不需要走動,有效降低人工勞力強度,大幅縮短了配貨時間。

  為了完成百世雲倉為不同客戶定制最適合的倉儲智慧模式目標,機器人可以利用自身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和超強的學習力對任何倉庫模式進行極高的適配。目前,百世雲倉服務覆蓋全國,在170多個重點城市擁有超過300個雲倉。

  自動分揀節省人力又準確

  今年雙11前,中通快遞在廣州、成都、武漢、鄭州、南昌等多個轉運中心,上線了最新的雙層自動分揀系統。相比較單層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2萬件左右的處理能力,雙層自動分揀系統的快件處理能力能達到每小時4到6萬件。

  在中通快遞上海轉運中心的操作間,有兩套全自動智慧分揀系統,長達200多米的傳送帶以2米/秒的速度運轉,傳送帶上的包裹分別經過鐳射掃描後,自動落在兩邊的編織袋中。中通快遞集團中轉管理部總監王全法介紹:“這是我們自主合作研發的全自動分揀系統,一小時最快能處理23000件。”中通快遞上海操作部經理李偉補充道:“以前我們這樣一個操作間需要400名操作員,一天下來只能處理40萬份快件,如今,我們只需要85人,每天處理的件量可接近50萬。而且分揀的準確率高達99.99%,大大降低了差錯率和操作成本,提高了快件的轉運時效。”

另一快遞巨頭——圓通速遞也在上海、北京、杭州、河南等多地上線運營了自動化分揀設備。位於青浦區的圓通上海自動分揀中心,1.5萬平方米的新廠房早已經建造完畢,多套自動分揀設備早已經調試完畢。預計今年雙11七天時間,圓通上海本部出港件將會比去年增加1000萬件。為了緩解加盟網點的分揀壓力,圓通速遞上海中心引進了多套自動分揀設備,將進出港件的分揀工作統一完成,再由網點進行配送,從而避免門店包裹積壓。

  綠色快遞已成為行業趨勢

  自動分揀系統的推廣,需要電子面單的普及應用來支撐。每一票電子面單背後都串聯著發貨商家、快遞公司和收貨消費者的各個環節的數據信息,快件在運轉的各個時間節點都可通過系統支撐“可視化”。

  目前,中通平均日單量超過2000萬票。全網電子面單使用率由去年的80%增加到91%,與傳統面單相比,電子面單,從四聯變成兩聯,單聯面單尺寸也有所減小,能切實有效減少耗材和運單報廢率。中通快遞電子面單使用率提升背後,節能減耗的數字十分可觀。此外,中通還推出了綠色可循環使用帆布袋,一條帆布袋可重復使用4-6個月,相比傳統的編織袋,使用一天便無法再次使用。這樣平均下來,一條帆布袋的使用率是以往單條編織袋的100倍。

  韻達則採購了大量可降解的膠袋,將原來網點與網點之間交接的編織袋換成了可以多次使用的布袋,實現了包裝袋的循環使用,並開始試點回收紙箱,支持品牌商家的環保工作。在末端服務環節,大量用於快件攬收、派送的電動汽車等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以來,韻達北京、海南等全國各地網點已先期投入使用電動汽車,在整個業務旺季,電動汽車的使用率將持續上升。值得一提的是,在幹線運輸網絡,通過合作上線集中運輸的大型卡車等運輸工具,大大提高了快件的單次運輸載貨量,同時也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