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奏響“文化東進”漸強音
上海天文館選址臨港地區滴水湖畔,預計2019年竣工,2020年開放。圖為上海天文館效果圖。(浦東新區文廣局供圖)
文化,是城市發展的根和脈,是體現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資源。
新時代,當我們循著上海新建文化設施的軌跡來探求深意,在這些美麗的地標風景背後,一條條關鍵理念浮現出來———破解區域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提升浦江岸線內涵功能,為歷史遺存保留可觸的溫度,服務國家戰略,推動上海經濟創新轉型……
今起推出系列報道“聚焦上海文化新氣象”,向讀者介紹上海文化發展中出現的新地標、新做法、新的探索與創新實踐,以及藝術家們的新成就。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風景這邊尤好。
提起張江,除了實驗室、科學城、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還有劇場?沒錯。張江戲劇谷開臺近三個月,好戲連臺。日前,聚焦中國航空工業逐夢者的話劇《起飛在即》,贏得觀眾熱烈共鳴。而這,只是上海“文化東進”的一個縮影。
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了解到,2017年,新建、在建、完工的市區兩級重要文化設施中,有超過十項選址浦東。隨著這些設施在“十三五”期間陸續與市民見面,始於2015年浦東開發開放25週年的“文化東進”序曲,正在新時代奏響漸強音。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榮躍明看來,“文化東進”不僅能補上城市文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它對於浦東還有更深層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對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浦東承載著上海服務於兩大國家戰略核心功能區建設的重任,尤其需要興文化來提升區域功能內涵,需要厚植文化沃土來涵育創新氛圍。”
以文化新空間,為百姓許一個有溫度的浦東
城市創新發展邁入新時代,要進一步提高競爭力,文化是核心資源。硬體設施則是盛放文化的容器,是盛放人文之城夢想的重要載體。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不少市民被一波美圖刷了屏———2017年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築博覽會上,一批文化新設施集體亮出概念圖。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文廣局副局長趙瑞春感慨:“浦東有1400多平方公里、500多萬人口,這些文化設施破解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正是老百姓迫切需要。”
它們按地區、功能均衡分佈:在花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博物館東館將與已有的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合成上海又一處文化集聚區;在北蔡,浦東青少年文化中心、浦東群眾藝術館、浦東城市規劃和公共藝術中心將共同豐實著浦東文化公園的底蘊;臨港新城裏,上海天文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將為滴水湖畔導入大量假日人流;黃浦江沿線,世博文化公園、浦東美術館、“船廠1862”老廠房劇院、民生碼頭8萬噸筒倉展館等,則會成為浦東濱江岸線貫通後提升文化內涵的重要落子……
“‘文化東進’還是一項民生工程,為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開新空間。”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吳孝明告訴記者,兩年來,上海輕音樂團、上海淮劇團、上海滬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九家院團,都與浦東觀眾形成了良性互動。未來,上海還將利用市級資源推動浦東的文化能級提升,18家市級國有文藝院團都可能與浦東深度合作。
就連這些建築本身,也都自帶故事:筒倉、船廠老廠房都是舊工業遺存,徜徉其中就如同摩挲歷史;而強調“展教結合”的上海博物館東館、打造“知識共同體”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帶領青少年仰望星空的上海天文館即上海科技館分館,均屬市級文博科技場館為適應新時代新發展的全新佈局;浦東美術館地處小陸家嘴最後一塊珍貴的一線江景位,卻將空間留給了市民,留給了文化。
這便是“文化東進”備下的“民生大禮包”———上海抓速度、求高度,也以文化新空間,為百姓許下一個有溫度、可閱讀的人文浦東。
以文化創新發展,為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建設注入活力
“文化東進”在把主流文化、高雅文化輸送到浦東的同時,還以創新文化,為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建設注入活力。
榮躍明説:“上海要努力做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已將文化發展放到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地位。浦東作為應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的熱土,以文化為契機推動經濟創新轉型,更是題中應有之義。”於是,在新建文化設施的清單上,記者看到,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二期暨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張江國創中心。前者在自貿區內,定位於國際一流標準的藝術品保稅服務綜合體;後者落子張江科學城,是涵蓋了公共服務平臺、孵化器集群、國際多功能展區等配套設施的眾創空間。
10月底,市文廣局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文化事業、文化産業的多個方面開展16項具體合作。其中圍繞國家戰略的包括:共同向國家有關部委爭取在自貿區開展文物拍賣和影視動漫後期製作準入試點工作;推動成立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影視産業工作小組;開展“一帶一路”電影節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