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我們要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神聖使命。在校期間,我們更應當勤奮求知、勇於創新,自覺地努力踐行自己應盡的那份責任,爭做新時代新青年。”在近日同濟大學舉行的“使命與擔當”社會實踐與創新競賽上,來自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二學生劉文健同學響亮地陳述著自己的觀點。當天,10支3人參賽組分為正反兩方,圍繞5個辯題唇槍舌劍,展開一輪輪思想交鋒。
作為同濟大學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又一創新探索,該賽事以面向本科生的4門思政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基礎,將“辯論賽”這一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到競賽中,辯題注重理論與我國重大現實問題相結合,注重世界觀、認識論與方法論的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同濟學子思考和表達的願望,受到了同學們的熱情響應。
競賽主要由“客觀選擇題”和“辯論”兩部分組成。記者注意到,在“選擇題”的每組賽題中,均有十九大報告內容入題,包括“五年來,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等內容,參賽同學都能準確作答。
在辯論環節,每兩組學子分別作為正反方打響擂臺,5大辯題的精彩論戰一一展開:“大學教育更應該注重科學精神,還是人文精神?”“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展硬實力更重要,還是發展軟實力更重要?”“當今中國,國民教育應當更強調民族自信教育,還是民族危機教育?”“當今中國縮小貧富差距更應該注重機會平等,還是注重結果平等?”“當代大學生使命高於責任,還是責任高於使命?”觀臺上一位位辯手,自信從容、口若懸河,圍繞各辯題先陳述觀點,繼而針鋒相對,展開精彩舌戰,表現了同學們對這些議題多角度的認知和思考。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丁曉強教授表示,這些參賽同學在辯論賽上的總體表現,讓我們感到很振奮。同學們對這些辯題有準確的把握,能調動自身比較豐富的知識量來立論、闡述見解,展現出了辯證的思維和思考的深度。這説明同學們平常就對這些議題有比較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等獎獲得者之一、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大二學生魯榮華説:“參加這次競賽讓我們受益匪淺。在準備客觀題的過程中鞏固了課本知識,提升了知識應用能力;在準備辯論賽的過程中深化了我們對社會問題的理解和認知。通過競賽,進一步增強了我的使命感,激發我要勇於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據競賽主辦方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介紹,近年來,同濟大學在創新思政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方面做出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力求使思政課的思想教育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相結合。舉辦思政辯論賽、將十九大報告引入賽題,就是希望吸引大學生主動參與、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大學生對十九大報告內容的深入理解,引導大學生多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視角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和世界,正確認識自身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