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菜入滬”滬扶貧協作項目落地結碩果

2017-11-24 15:54:23|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新時代新氣象 | 上海扶貧協作項目落地結碩果 “遵菜入滬”兩地百姓受益

      近兩個月,在上海的不少菜市場、電商平臺,能買到一種品牌名為“道真果蔬”高山生態蔬菜。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通過追溯系統展示的實時影像,看到遠在貴州遵義的原産地——一個上海援建的現代化蔬菜生産基地種植管理的全過程。來自楊浦區的四位援黔幹部,將最先進的果蔬産業模式“移植”到了貧困山區,既鼓起了山區農民的錢袋子,又豐富了上海市民的菜籃子,“遵菜入滬”,讓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落地的同時,也惠及了兩地百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遵菜入滬”讓兩地百姓收益。視覺中國

       遵義市道真縣位於黔北的崇山峻嶺之中,海拔500-2000米,終年雲霧環繞,病蟲害少,水土氣候非常適合綠色有機高山蔬菜的種植。但由於交通不便、銷路不暢等原因,蔬菜種植始終處於小而散的狀態,無法形成産業,山區農民收入來源很少,生活比較貧困。2016年,來自上海楊浦區的援黔幹部們試圖改變這一情況。

      上海援建遵義市道真、正安、湄潭三縣聯絡小組組長、中共道真自治縣委副書記周靈告訴記者,在去年7月來到道真後,經過調研確定了重點發展種植業,把産業帶到貧困戶身邊,助推貧困戶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制定了打通銷售渠道、建立品牌、規模化種植、完善配套設施、建立追溯體系等實施方案,將上海的現代化果蔬産業經驗移植到貧困山區。

      為使項目能讓全體農民獲益,聯絡小組採取激活村集體合作社的方式,在條件相對較好的陽溪鎮陽溪社區先行與永輝超市進行農超對接試點,引導該社區農民用土地、貧困戶用“特惠貸”、村委會以基礎設施入股。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入股、出地、出力,以此獲得收入,就連無耕地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也能通過簡單勞動獲得收入。最終集體經濟銷售利潤的30%將作為分紅給予貧困戶,短短幾個月內,一些貧困戶甚至已經實現了收入翻番。

       一個産業從無到有談何容易,周靈帶領著劉冰、戴旺捷、沈超三位楊浦區援黔幹部,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打通了銷售渠道、設計品牌標誌、建立種植基地、完善物流冷鏈、提升産品水準。依託楊浦區政府的後方支撐,聯絡小組帶領村集體用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道真蔬菜直供基地的建設,並將高山生態蔬菜成功送進了重慶的生鮮超市,銷售總金額超過400萬元。

       陽溪社區試點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後,周靈又將目光轉向了全縣,在上海市商務委和遵義市商務局的牽線搭橋下,與上海農産品批發市場、西郊國際以及一些電商平臺簽訂了供銷協議,啟動“遵菜入滬”。當地7個鄉鎮17個村居作為首批對接上海市場的直供基地,推廣陽溪模式。9月4日,第一車發往上海的25噸蔬菜啟程,並得到了上海市場的認可,截止目前,已向上海銷售蔬菜100余噸,實現銷售收入60余萬元。

       被當地幹部群眾親切稱為“賣菜書記”的周靈告訴記者,為了蔬菜基地的建設,半年多來數不清多少個日夜奔波在山村鄉鎮,在田間地頭親力親為,手把手的教,一路坎坷波折。但看到貧困戶開始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再多的辛苦也已煙消雲散。更重要的是,這些用心種植的果蔬不僅是可口的食品,更是一座能讓“山海相連”的“橋梁”,當市民用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親眼見證來自上海的深情厚誼,是如何讓貧困山村舊貌換新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