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上海-第四屆上海青年攝影藝術展覽開展

2017-11-28 10:52:05|來源:人民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711271556000001855643891

  “家”@上海-第四屆上海青年攝影藝術展覽現場

  人民網上海11月27日電(顧晨琳 屠知力)11月27日,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主辦、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支持、上海攝影職業培訓中心承辦的“家”@上海-第四屆上海青年攝影藝術展覽上海文藝會堂展廳開展,展至12月3日,隨後將在全市巡展。

  此次展覽特設主題:“家”@上海,旨在通過青年攝影人手中的鏡頭,展現他們對社會、生活和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徵集作品的內容為青年人視野範圍內的上海人文景觀、情感故事、社會事件、民生風俗等。展覽首次採用“專家評選”和“公眾評選”兩種評選方式,其中公眾評選(微信平臺)閱讀量近9萬,參與投票人數達48896人。最終,兩種評選方式共遴選出22位作者的23件(226幅)作品。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出的攝影作品,從多個角度闡釋了“家”@上海的主題。這些作品求真、崇善、向美,呈現了“家”在上海的人們的情感經歷、生活狀態和歡樂瞬間,就是這些年輕的攝影師們,用光和影證明了攝影可以是思考美的工具,更是在這個美顏氾濫時代的獨立表達。如葉妙娟的作品《睡》拍攝了深夜急診室中陪夜的場景,突顯中華“孝悌文化”的親情關懷與家庭溫暖;楊青的《魔都之愛》用敏感細膩的攝影手法對生活的普通物件場景進行觀察和記錄,家庭之溫暖知微見著、動情與瞬間;黃琛佶的《追憶老城門》則用獨特的後期效果,將守護上海家庭的老城門舊照與現代場景所融合,今昔對照、喚起上海鄉土記憶。

  戴晨昱等(團隊創作)的多媒體作品《幻城童話》、沈晶茹的《夕陽下的石庫門》、《地平線的微光》、潘鋒的《都市建築》、竇雯珺的《都市之窗》、徐英軒的《不能被遺忘的角落-記消失中的知青農場》和朱俊平的《樓梯》等作品描繪出一個多元的上海風貌,有夕陽西沉中的上海老石庫門,高樓林立的鋼筋水泥,也有靜謐的郊野田園風光與記憶。

  陳穎傑的《音樂家在上海》、高雨的《老街上的居民》、馬俊的《割葦人生》和黃嘉愷的《小島漁民》、陶鈞的《過去在眼前》和謝雨滋的《都市·表情》等作品則反映了上海都市生活的多樣性,從青年攝影人的視角去關注與詮釋這些都市生活以及日常角落。

  喬曉燕的《家@上海》、夏佳俊的《音樂讓我們在一起》、徐明的《失落的家園》、顧宸宇的《高考下的偷生》、劉熠洲的《Mess》、張希的《@女人》和鄭曉眉的《奔跑之路》則通過獨立思考去感受生活,記錄和反映都市青年人所經歷的、所關注的、所呈現的一些狀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LOCAL201711271556000011481899979

  攝影師在向觀眾介紹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