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派”亮相國際頂尖科幻期刊

2017-11-28 13:41:0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從《2012》到《地心引力》,越來越多的中國裝備出現在包括電影在內的科幻作品中。圖為《地心引力》電影劇照。

  日前傳出消息,國際知名科幻雜誌《克拉克世界》為中國科幻小説家特設專欄的集結已經出版,這本名為《未來鏡像》的書以中英文雙語的形式面世,是中國科幻小説家主力陣容,在國外頂尖科幻期刊上的第一次集體亮相。

  隨著中國作家兩獲雨果獎,科幻小説寫作的“中國流派”開始引起世界性的關注與討論。有評論認為,中國科幻作品被世界矚目的背後,不僅有中國科幻作者隊伍的壯大,更是中國科技高速發展以及中國綜合國力提升所發出的強大“引力”。

  中國科幻引發世界關注的背後是世界對中國實力的矚目

  《克拉克世界》是美國知名科幻期刊,以刊登科幻和奇幻文學著稱,發行量在同類刊物中位居前列。該雜誌從2015年開始推出“中國作家專欄”,每個月刊發一篇來自中國作家的科幻文學作品。截至目前已有劉慈欣、張冉、韓松等多位作家的20余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文發表在這本美國主流科幻雜誌上。不久前出版的《未來鏡像》,正是根據雜誌的“中國作家專欄”中第一年所發表的作品集結成書,收錄了九位中國科幻作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世界》的主編尼爾·克拉克全程參與甄選、點評,將已嶄露頭角的中國科幻作家和作品推向世界。

  不難發現,中國科幻在國際上的“存在感”也日漸增強。劉慈欣的《三體》在海外出版後,更是有大批中國科幻作品進入西方主流出版視野。據統計,2001年以來,中國科幻作品外文版本發行超過100種,語種超過十種。中國科幻作家群的國際認知度與日俱增。英國作家尼爾·蓋曼,在看到中國的科幻作者以及眾多讀者之後,曾感慨:“中國科幻呈現出的朝氣,讓我相信世界科幻的未來在中國。”

  “越來越有‘國際范兒’的中國科幻,從寂靜無聲到大放異彩,背後隱含的是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不久前,《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在一個科幻論壇上如此解讀近幾年中國科幻風靡海外的深層次原因。即便是被一些人稱為“憑一人之力將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水準”的劉慈欣,他的標誌性崛起,背後也是幾代科幻人的付出與努力,以及中國高速發展形成的輻射全球的注意力效應。

  如何使中國科幻的國際化腳步走得更加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幻要真正走向世界,怎樣在源頭上避免浮躁,專注創作,已經成為創作者談論的話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科幻無人喝彩的年代,堅持下來的人都是出於純粹熱愛;而中國科幻開始昂首的當下,人們往往容易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科幻小説的整體創作水準依舊薄弱,與科幻文學強國相比,領軍人物已經出現,但在整個從事寫作的個體數量上,基礎是匱乏的。據媒體報道,我國經常從事科幻創作的作者不超過50人,科幻的影視轉化也面臨缺乏專業編劇、導演,特效製作能力有限等困局。

  在姚海軍看來,中國科幻國際化的腳步要想走得更自信,發掘和培育新人、構建孵化平臺、完善評獎機制和加強對國外科幻文化與市場的研究同樣重要。另外,尋求中國科幻作品的視覺表達,通過影視産品構造出符合中國特色的科幻産業鏈,展現國人的想像力和價值取向,為世界科幻領域貢獻出一種新的審美可能,也呼喚著中國科幻繼續講出更精彩的中國故事。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幫助外國讀者打破語言藩籬、破解“中國密碼”的科幻譯者。比如,《三體》等作品獲得世界科幻領域的最高榮譽,可以説都與譯者劉宇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一個出色的科幻作家,劉宇昆本人便斬獲過雨果獎和星雲獎,而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幾部優秀科幻作品,也是他首先發現並著手進行譯介的。在這位畢業于哈佛大學的華裔作家看來,翻譯是對語言的再塑造過程,“能在頭腦裏聽到他們的聲音”,才能真正做到精準傳遞原作的思想情感。這一觀點得到第75屆世界科幻大會副主席克裏斯托·赫夫的認同,她認為,鋻於跨文化傳播的複雜性,科幻作品未必採取直譯,但一定要忠實于原著的精神內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