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醫療援藏出碩果 日喀則將有“三甲”醫院

2017-12-01 09:02:19|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結出碩果 日喀則將有“三甲”醫院

  11月30日,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創三級甲等醫院工作通過了專家團現場評審。這個意味著當地醫療水準提高、日喀則百姓受益的好消息,也讓不少上海醫生歡欣鼓舞。早從1994年起,上海對口支援日喀則建設,就有一批批的上海幹部、醫生、教師、志願者見證了日喀則的發展。

  一家“三甲”醫院,或許在大城市並不稀奇,但在西藏並不多見。此前,西藏僅有兩家“三甲”醫院,分別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總醫院。在西藏西部以及更偏遠的地區,長期缺少一所有輻射能力的綜合性大醫院。在上海援藏力量的幫助下,位於日喀則市區上海路上的人民醫院新院區於今年10月底投入使用,門診大廳寬敞、病房乾淨舒適、門診住院各樓層佈局合理,極大程度地減少病人排隊時間。醫院裏醫療設備的先進程度和齊全程度達到西藏領先水準。

  比“面子”更重要的是“裏子”。20多年的對口支援,日喀則的醫療水準逐漸提高。2015年8月上海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正式實施以來,先後選派了三批62名組團援藏專家及37名創“三甲”指導專家團;2017年6月30日起,上海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瑞金醫院、新華醫院、市六醫院、龍華醫院、兒童醫院、一婦嬰這8家醫院,分別對口幫扶日喀則人民醫院的8個科室。帶教扶持之外,遠程影像診療技術被多次運用,偏遠藏區病患與上海名醫們“面對面”的機會越來越多。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當地醫護人員近年來論文發表數量大增,僅今年7月至今就發表學術論文21篇,其中SCI論文6篇。要知道,這幾乎是“零的突破”和“質的飛躍”,不少當地醫生曾經只能用漢字或藏文標注英語讀音才能操作進口器械,對如何寫論文綜述也一知半解……成績背後的甘苦,或許只有上海各醫院來的“師父”們才懂——

  數月前,記者見到其中一位“師父”,上海援藏醫生龍子雯。他接到援藏任務消息時,女兒才出生3日;在他進藏時,兒子5歲,女兒不滿百日。他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擔任外科醫師兼團委書記,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任院長助理、醫務處處長,與他見面或通電話,他總在忙,語速飛快。他急——日喀則醫療衛生條件比他想像更差,他有太多工作想做;他也不急——與所有上海援藏醫生的想法類似,功成不必在我,先慢慢補當地科研“短板”,教會西藏醫生們如何分析數據,如何搞科研。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先後開展了262項新的技術項目,其中101項新技術已被本地醫務人員完全掌握,41項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西藏自治區空白,如世界上第一例紅細胞單採治療高原紅細胞增多症、第一例3D列印技術重建骨盆手術。更值得期待的是,該醫院的新院區將成立一個較大規模的培訓中心,來自偏遠高原縣城鄉鎮的醫生們能來學習,這批上海“師父”帶出的徒弟們也可以做老師了。藏語尊稱好醫生為“安吉拉”。在不久的未來,藏族面孔的白衣天使“安吉拉”,將越來越有自信。

分享到: